聂 茂
彭崇谷
1954年出生,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任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编办党组书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诗词协会顾问、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企事业书法协会顾问。
初见彭崇谷,只见其谈吐博雅率性,绝妙好诗信手拈来,举手投足间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观其楹联、诗词,多雄壮而激情奔放,读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品其书法,力道遒劲,沉稳雄健,神韵和气势跃然纸上,呈现出极强的生命灵气。
一
楹联,短小精练、韵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彭崇谷广见博识,胸襟宽阔,文化积淀深厚,创作楹联可谓文思泉涌,气势非凡。如他为湖南省图书馆作的楹联:“馆藏古今中外,室陈春夏秋冬”,寥寥数字便将图书馆珍藏之物进行了纵贯历史、横贯中外的概括,并且对仗工整,意思贴切,读来朗朗上口。类似的楹联还有很多,如他题写的曾国藩故居联“天灵地秀无二处,武略文韬第一臣”,写岳阳楼联“楼伟千秋扬古训,湖波万顷润楚湘”等,气势之恢宏令人倾倒。
彭崇谷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做嵌名联。在嵌进名字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升华主题,使之与其名、其人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绝不牵强附会。田汉故居请他题词,他略一思考便落笔成联:“田耸山岳,汉歌长天”;周立波纪念馆要他题词,他一气呵成:“文立潮头,扬波四海”;他题陈赓故居联“陈名青史,赓誉人寰”等等,都是内容贴切、大气豪迈的上乘之作。
二
对于古体诗词的创作,彭崇谷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古体诗词因为有了平仄韵律,吟诵时抑扬顿挫显示出一种节奏美,但作诗更要重意境。决定一首诗好坏的不是平仄,而是其表达的意境及高度,这才是诗的灵魂所在。古体诗词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彭崇谷的诗词题材广泛,视野开阔,意境雄浑。如他写的《长沙》:“三论安邦惜贾谊,一词千古壮中华”;写浏阳大围山“目尽赣湘万里川”;写龙泉溪“一泻东海誓不回”;写高山的青松“一览群山皆觉小,惊雷暴雨总从容”,皆气势豪迈,有居高临下、一泻千里之感。
彭崇谷的诗词,又多受毛泽东诗词等湖湘文化的影响,大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雄壮气魄。他的《沁园春·湖南》广为流传:
湘楚多娇,日出韶山,浪涌洞庭。览武陵胜境,奇峰万仞。桃源红雨,九嶷竹涛。柏绿炎陵,凰城古韵。四水渔歌荡九霄。瞻衡岳,屹立冲星宇,雾滚云飘。
儿郎自史英豪,痛屈子忧邦赴浪滔,贾谊三论妙。曾公奋力,危楼未倒。左帅安疆,嗣同横刀,德怀驱盗。国有急难湘人挑。毛泽东,巨手翻天地,锦绣今朝。
整首词仅114个字,却把湖南纵向几千年、横看近万里的人文景观展现得一览无余,充分表现了湖南人敢于担当、敢为天下先的豪气和霸气!
得闲暇时,彭崇谷也会怀一份柔肠,漫步在久雨新晴的阡陌上,陶醉在乡间小道的习习清风中,痴情于稻浪滚滚的秋收田地间,吟哦出“云淡天高万里光,田园望尽稻禾黄”的悠然之句,对湖湘大地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三
楹联、诗词之外,彭崇谷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从初习柳工体、颜体,到苦练深研王羲之、米芾等名家龙飞凤舞的字帖,他学习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传其神而不拘于其形,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终自成风格,独具匠心地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品彭崇谷的书法,像欣赏一幅有生命的画。那沉稳雄健的神韵和气势,在字里行间奔腾跳跃,呈现出极强的生命灵气和律动。特别是他书写的“福”“寿”“竹”“飞”“酒”以及对“龙”“虎”等十二生肖的独特演绎,神韵飞扬,集书法、绘画、诗词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一体,独辟蹊径地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谈起十二生肖书法文字的创作,彭崇谷至今仍对当时的灵感闪现兴奋不已。这个独特的创作开始于“龙”字的书写,他偶然发现“龙”字与龙的形象有几分相似,便想到了将书法和绘画合二为一,生动演绎中华“龙”。经过反复的书写改进,他书写的“龙”字,昂首摆尾,上下翻腾,活灵活现,神韵十足。受此启发而后创作“虎”字,他大胆地将简体字“虎”字书写成具有虎头、虎尾、虎脚、虎身的象形“虎”字,把虎之雄壮、威猛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配以“举步越万里,一啸动千山”的诗文,尽显老虎王者之气。完成这两个生肖字的书法后,思路打开了,后面的创作便游刃有余了,仅仅3天时间,彭崇谷便顺利完成了十二生肖的创作,成就了他书法创作的一大特色。其作品也被印刷成书签,烙刻于纪念布、湘绣等工艺品上,雅俗共赏,广泛传播。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正如彭崇谷以对联自侃时所言:“百尺楼台邀日月,几张草纸写春秋。”豪放、洒脱,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