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广东记者 宾 阳 林金华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王维的这首《相思》被多少有情之人倾情演绎。红豆杉,这种生长于南国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又被誉为“植物熊猫”。今年初入选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然而,就在夏秋之交的粤北山区,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红豆杉惨遭剥皮挖根,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广东省文化厅及时介入,率先开展进一步保护和发掘红豆杉的行动。
事件千年红豆杉惨遭剥皮挖根公安部门悬赏追缉
8月31日,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张家村村民报料称,该村一棵树龄约800年的红豆杉被盗伐,至少6棵百年以上的红豆杉被人偷偷剥皮。
当日,记者在张家村背夫山现场看到,这棵树龄约800年的红豆杉已被锯成4段,躺在树枝与杂草中。盗贼没能运走这棵红豆杉,是因为被村民发现并及时报了警。在周围五六十米处,有5棵上千年树龄的红豆杉被剥去树皮,树干赤裸,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当地村民说,前几年,也有人把红豆杉砍去树干后,又挖去树头,抽走树根,现在还留有痕迹。
红豆杉惨遭盗伐的报道出来后,社会反响强烈,各界人士纷纷谴责盗伐者丧尽天良,也指责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保护不力。
相关报道和社会舆论受到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9月2日,韶关市和乳源县的林业专家紧急赶赴现场,对受损红豆杉进行诊断并展开抢救。
据林业专家介绍,这几棵红豆杉剥皮面积约占60%,经敷黄泥浆和塑料薄膜包扎等措施护理后,伤口可在2至3个月愈合,重新生长树皮,一般情况下不会枯死,但如果遭遇干旱等不利天气,恢复期可能会更长。
目前,乳源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已立案调查红豆杉被盗伐事件,并发布了悬赏通告,对提供红豆杉盗伐案件有效线索、信息的人员,给予3000至5000元的奖励。当地政府表示,今后将加大对红豆杉公园的巡查和宣传力度,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据乳源县林业局副局长胡裕民介绍,至9月2日下午,林业专家已对所有被剥皮的红豆杉进行了抢救,被盗伐的红豆杉也已被封存,盗伐案件仍在侦查之中。
调查乳源存活大片野生红豆杉树龄最高竟达2500年
就在红豆杉盗伐案发生前不久,8月24日、25日,记者随广东省文化厅文化规划调研组来到乳源县,其中一个项目就是调研红豆杉的文化旅游开发。
红豆杉又称紫杉,是第四纪冰期孑遗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生存了250万年,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其生物特征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讲究,成树一般要100至250年时间,是濒临灭绝的植物,堪称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由于红豆杉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体,特别是树内含有被世界公认为抗癌天然药物的紫杉醇,使其具有极高价值。据称,这种紫杉醇在国际上1公斤的售价高达500万至1000万美元,而可提取紫杉醇的红豆杉树皮,也已卖到了1公斤20万美元的价格。
就在大桥镇张家村,调研组看到了这种名贵的珍稀树种。张家村后山名叫背夫山,这里密密麻麻的林木之中,四处隐蔽着高大粗壮的红豆杉树,古朴苍劲,动辄直径达1米之粗。林业部门挂的牌子上标着每棵树的树龄,有500年、800年的,有1500年的,最长的竟达2500年。其中一棵直径超过5米、树龄达到令人咋舌的2500年以上的著名“红豆杉王”,被林业研究机构认为是华南地区生长的最古老红豆杉。而其他大大小小儿孙辈的红豆杉就像卫士一样,散落在“红豆杉王”的周围,场面肃穆壮观。更加神奇的是,这种红豆杉竟然是雌雄异株,异花授粉,因此被人们称作相思树,张家村后的这座背夫山,又被当地人称为相思山。在“杉王”不远处,就有两株红豆杉树干相拥在一起,让人顿生敬慕。
陪同调研的乳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邬宝华介绍,乳源红豆杉自然保护区现有红豆杉近10万棵,林区方圆5平方公里。这片红豆杉森林是广东省连片生长的最为集中的红豆杉林,也是广东省红豆杉的种源。
邬宝华说,当红豆杉结出红豆果实的时候,满山的绿叶红果,如果再下些小雪,红绿相映,白雪点缀,美不胜收。
回溯京珠高速为古杉绕道10万棵红豆杉浮出水面
大桥镇的干部告诉记者,说到当地的红豆杉,一段插曲和一个人不可不提。
1998年,京珠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开始动工。2002年,公路开发至乳源瑶族自治县红云镇(现大桥镇的一部分)下圭村,工程设计者发现一株围径480厘米、高22米的古树,刚好纳入了开发设计的路段。设计人员请来了广东省林业部门的专家鉴定,原来这是一株树龄已逾400年,有着“植物黄金”“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其价值不可估量。为了保护好这棵国宝,公路设计者宁可多花1000多万元,将路段从这里拐一个弯,避开红豆杉筑路。这一插曲,在当地成了广为传颂的佳话。
这究竟是什么树,竟然如此珍贵,以至一条气魄宏大、穿越大半个中国的国道都为之绕行?时任乳源县龙南镇镇长的卢东华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谁也没有想到,在以后的日子里乳源红豆杉的命运会因为这个插曲而变得格外不同。
2003年,卢东华调任红云镇党委书记,开始着手组织专门队伍进行红豆杉的调查工作。当时的红云镇,极少人知道红豆杉的价值,它的安全生存完全得益于人们把它看做不宜破坏的“风水树”,它淹没在普通的树林之中,在等待发现它的“伯乐”。正因为这样,红豆杉调查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干部群众的理解,有的甚至持怀疑态度与反对的立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但是,卢东华坚持了下来。
随着调查工作的逐步深入,红云镇里的红豆杉数量让人震惊。在卢东华的努力下,当时的红云镇成立了一个保护红豆杉领导小组,在林业部门的指导和驻村工作组、村委会的配合下,初步统计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在红云镇范围内生长有大大小小的红豆杉10万多棵!其中胸径在5厘米以上的有2万多棵,树龄超过百岁、胸径50厘米以上的有120多棵。至此,珍贵的红豆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保护它!”回想几年前的情景,现任乳源县旅游局局长的卢东华激动地说。
关注“天灾”“人祸”不断“植物熊猫”保护亟待升级
“这棵树全身没有一块完整的树皮,已经无药可救,待自身养分消耗殆尽后将会死亡。”9月2日,一位林业专家指着抢救现场一棵被剥光了皮的红豆杉痛心地说。
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受伤的红豆杉能否平安过冬,专家心里也没有底。在红豆杉的保护方面,专家指出,雪灾、干旱等“天灾”,山火、盗伐等“人祸”,再加上红豆杉自身生长缓慢、再生能力差等因素,都给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2008年的一场冰雪灾害,让乳源红豆杉饱受切肤之痛——10万棵红豆杉受损严重,一半以上的树干被拦腰折断,九成以上受灾,很多创伤已经无法恢复。
“还有很多村民习惯烧野草积肥开荒,非常容易引起山火。”县林业局的一位干部说,在石灰岩山区,有时一天大小几场山火,每到干燥季节,林业部门就胆战心惊。
与此同时,由于红豆杉提炼出的紫杉醇具有抗癌作用而使其价格飙升,导致近年来红豆杉被盗甚至惨遭剥皮挖根事件层出不穷。
“如何保护,去哪里找保护经费?去哪里寻求技术支援?如何树立人们保护红豆杉的观念?这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一位早年参与红豆杉调查的大桥镇干部一直在思考红豆杉的保护问题。他告诉记者,虽然2004年乳源县人大通过了一项加强保护红豆杉的议案,在省林业厅的支持下,也建立了红豆杉森林公园,但很多保护措施只停留在文字上,对于“植物熊猫”红豆杉的保护来说,远远不够。
专家们坦言,现在乳源的红豆杉保护工作以县林业部门和大桥镇政府为主,无论在政策、经济、技术和人员上,都很难保证红豆杉的安全、养护和发展,呼吁政府和林业部门尽快出台协调机制,提升红豆杉的保护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