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唐 霁
温和的海风吹拂着阿尔巴特海岸,不远处的峭壁和巨大的草坪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圆形剧场”。草坪上聚集了放风筝的人群,五彩缤纷的风筝精灵般在碧海蓝天间轻舞飞扬——在法国迪耶普国际风筝节上,喜爱风筝的人们用独特的“语言”告别逝去的夏天。
法国西北小城迪耶普紧靠芒什海峡,是著名的“风筝之城”。迪耶普国际风筝节创建于1980年,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是第16届。
9月11日开幕的风筝节将持续9天,吸引了来自五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和业余风筝选手参加。组织者预计,将有75万人参加风筝节的各项活动。
迪耶普市海边铺设了8公顷巨大草坪作为风筝节的活动场地,分为专业风筝放飞区和爱好者放飞区。满天的风筝争奇斗艳、种类繁多。这里有来自中国的传统巨龙、盘鹰、仙鹤、蝴蝶、脸谱等风筝,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的欧美艺术风筝,“上下翻飞”的特技风筝,也有可用于发电和牵引船只的欧洲新型风筝。
为纪念风筝节举办30周年,开幕式当天放飞了15条中国白色巨龙风筝。巨龙风筝通体雪白,黑睛红须,威风凛凛。组委会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发挥灵感,为这些“中国龙”上色,将在闭幕式上再次放飞。
本届风筝节开幕式还特邀泰国代表团表演。泰国代表团展示了泰国的“战斗风筝”,还表演了传统的泰国舞蹈。“战斗风筝”源于印度,泰国从王室到民间都非常喜爱这项风筝运动。游戏双方的风筝飞上天后,在天空中“纠缠格斗”,努力将对方风筝拉倒在地或把对方风筝线挂断。“战斗风筝”的线用特殊材料制成,非常锋利和耐磨。
风筝放飞区的一侧设有各代表团展位,观众可以和各地风筝专家“零距离”接触。在比利时代表团展厅,记者看到正在安装艺术风筝。风筝画面像是抽象画作品,色调简单,只有黑白两色,笔法拙朴,图案分别为村庄、鸟和蛇。代表团成员说,这些图案都是由布基纳法索的孩子们绘制的。那些非洲孩子并不知道风筝为何物,只是把自己的生活场景用笔画在布上。根据和孩子们的约定,代表团将把风筝节活动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给孩子们看录像,并把风筝送给他们。
在中国代表团的展厅里,原烟台市“风协”副主席王竹山在安装盘鹰风筝。他介绍,中国代表团带来的风筝以中国的传统风筝为主,涵盖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风筝种类。
迪耶普国际风筝节主席埃洛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今年风筝节的口号是:同一片天空,同一个世界。组织者希望人们在放飞风筝的同时,能够体会仁爱、友谊和团结的精神。
在风筝节上,组委会还专门设立了“历史风筝”展区,在草坪上展示历史各个时期风筝的复制品。据介绍,展览旨在回顾和风筝有关的历史:风筝,寄托着人类展翅高飞的梦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类终于根据风筝的原理创造出了飞机;今天,风筝也广泛用于航拍、测量温度等领域。
在风筝表演区的两侧,风筝爱好者们在地上插满了各式各样的小风筝、风车、风铃和风向标,造型各异、五颜六色。微风阵阵吹过,风筝飞舞,风铃轻鸣——这是组织者精心设计的“风之走廊”。组委会宣传手册这样介绍“风之走廊”的用意:风是乐者,更是舞者。世间万物的鸣响是她的浅吟低唱,满天的风筝则是她曼妙翩跹的舞姿,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