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美术·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是历史,也是未来
宋庄赶集
图片新闻
回声壁
唐伯虎书画精品在辽博展出
汪国新画作书写“中华精气神”
当代名家书画表现“仲秋墨韵”
丁杰山水画“故乡行”
曹永平油画“追寻伟人的足迹”
仇媛媛木瓷作品展现“灵境无声”




 中国文化报 >  2010-09-14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历史,也是未来
——在中国美术馆重走“未来主义之路”

    灰色城市 (油画) 尼古拉·久海罗夫

    本报记者   朱永安

    科学技术依然是时代变革的引擎,但汽车早已不能代表时代的速度;曾被讥讽的抽象绘画成为经典,反对模仿的艺术却变成了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宣言不再是“新的传播方式”,口号变得缺少力量……如今,不再荒唐的“未来主义”是否也已变成一种陈词滥调?

    9月6日,走过百年历史的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以“较为全面的”面貌来到了中国美术馆。除了纪念中意建交40周年的外交意义, 未来主义艺术的到来,还将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借鉴与思考,比如,“怎样将现代生活的漩涡表现为艺术上‘有意味的形式’”……

    开辟新的道路

    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创立宣言》,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

    起源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运动对于欧洲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去年,欧洲各大城市纷纷举行了隆重的百年纪念活动,其中以意大利的米兰为最。

    但在当时,作为一场目标明确的艺术运动,未来主义运动却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20世纪初,在现代工业文明成为必然趋势的历史背景下,未来主义倡导者们不满足于意大利文化艺术继续停滞不前和落后于欧洲发展步伐的现状,决定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尝试。在他们看来,曾经伟大和辉煌的文艺复兴留给意大利的是一个古老而传统、保守而乏味,缺乏时代精神的华丽“往昔”,“意大利已经在太长的时间里充当了旧货市场的角色”。

    在这时,艺术界出现了两个方向的分化:情绪悲观的黄昏派沦落到社会的边缘,积极入世的逐流派成为社会的主角。然而,“对于政治和甜言蜜语式的处世态度深恶痛绝”的马里内蒂决心开辟第三条艺术道路,伴随着《未来主义创立宣言》的发表,一场轰轰烈烈的未来主义运动开始了。

    在这场大变革中,未来主义者们获得了“全面的”观念,几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成了他们关注和改造的对象。不同领域的未来主义者们纷纷发表关于文学、绘画、雕塑、建筑、摄影、服装等艺术形式的改造宣言。宣言激情澎湃,有的甚至显得偏激荒唐,马里内蒂亲自撰写的《未来主义饮食宣言》就宣称要在意大利“消灭面食”,因为“面食与那不勒斯人与生俱来的活泼敏捷的个性和热情高尚的心灵极不相符”。他还不厌其烦地提出了“完全独创食物”的制作方法,如“火星酱配日光烤阿拉斯加鲑鱼”等。

    这些在各个领域矫枉过正式的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讨论,马里内蒂充分运用宣言的力量,以开放的文化态度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这些奇思妙想至今仍让欧洲人念念不忘,去年,英国人根据马里内蒂的食谱制作了一桌“未来主义盛宴”,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聆听英文和意大利版的《未来主义宣言》。这听似游戏的活动却证明了其深远影响。

    为什么需要“荒唐”

    “未来主义”带有极端甚至暴力的倾向,但未来主义者似乎并不回避关于“荒唐”的责难,他们认为两面讨好的理智更加虚伪和无耻,而生命和年轻带来的激情永远值得珍惜。他们说:“比我们更年轻、更有力的人们也将把我们像没用的废纸一样扔进纸篓里,对此我们求之不得。”

    带着一切推翻重建的意愿,未来主义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现实批判。未来主义画家表示,“就像我们的祖先从逼近他们灵魂的宗教氛围中提炼艺术素材一样,我们也同样要从我们的氛围中得到启发”,在艺术语言上,未来主义者反对那些能够轻而易举地破坏伦勃朗、戈雅和罗丹作品的诸如“融洽、有品位”式的专制词汇。他们甚至向当时的意大利绘画界宣战:那些“披着现代性外衣,却沉湎于传统和学院的思维惰性中”的艺术家,那些“既不深入又失公允、为虎作伥的”批评家,那些“拙劣的装饰家,伪造瓷器的匠人,被收买了的广告画家”……到此为止吧!

    在批判与毁灭的同时,未来主义者既把艺术当做一种权宜之计,又在积极寻求自己的艺术策略与风格,他们推崇速度之美,进行“航空绘画”的尝试,并试图以城市、工业和汽车来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带着这样一种改造现实的艺术热情,未来主义者们创造了一大批在后来享誉世界的艺术作品……

    自由组词一百年

    作为一次在反传统的冲动下进行的破坏性创造历险、一次猛烈而激进的乌托邦实践,未来主义引发着人们不断的思考与争议。在世界大变革的历史语境下,未来主义运动自身经历了起伏与消退,反对君主专制与神权的未来主义甚至与法西斯主义发生了难以厘清的联系。最终,这场激情澎湃的历险伴随着缔造者马里内蒂的去世而落幕。

    源于艺术,超越艺术又回归艺术的未来主义,以宣言、作品和展览作为主要元素,反映着艺术自由发挥的巨大魅力,同时也呈现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发展脉络。但因为自由与热情,因为关注时代发展的批判精神,100年来,未来主义的影响从未间断地存在于艺术与世界的交流之中。本次展览除展示意大利未来主义文献与作品,还介绍了包含广告、家具、服饰、影像等延及至今的未来主义风格艺术,表现着一种对于历史的致意和沿革。

    纵观其发展脉络,未来主义的100年具有极其丰富的解释空间,在历史演变与艺术发展之间,需要人们耐心品读。也许正因为未来主义自身所蕴含的复杂历史背景与多元的艺术内容,策展人萨布里娜·拉法格罗女士没有在展览现场进行太多的解释,她希望观众通过展览本身有所体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也表示,虽然许多中国艺术家从未来主义流派中获得过形式探索的启发,但对其整体面貌一直缺乏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

    也许艺术就是这样

    “未来主义之路”展作为中国美术馆的重要交流展,占据了三层的全部展厅,吸引了不少中外观众。

    和中国人相比,欧洲的普通人对未来主义更加熟悉,刚刚从德国来到北京旅游的艾丽娜小姐说:“未来主义在欧洲非常重要,我们常常可以在当代艺术中看到未来主义的影子,它囊括了很多内容,给人一种开放的艺术感觉。”谈到展览本身,多年在北京工作的意大利教师克里斯说:“艺术的语言是没有国界的,我们的理解角度不同,但就像我可以思考其他展厅里的中国艺术一样,中国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视角解释意大利的未来主义。”中国游客李先生却坦承有些内容看不太懂,“我们毕竟不了解人家的历史,有些挺漂亮,有些很奇怪,有些显得疯狂”,但他又补充说,“宣言倒是蛮有激情,过去的未来就是今天,谁能料到未来是什么样?不过也许艺术就是这样。”

    正如未来主义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在今天,人们也只能把未来主义当做历史呈以敬意,加以模仿。某种意义上,这是人类历史和艺术发展的局限。城市与工业的演变已经超出了未来主义者们当年的想象,未来主义作为蔚为大观的艺术流派走进它所宣称要毁灭的博物馆时,艺术的发展却又开始呼唤那种如火的热情。

    但矛盾与悖论似乎属于每个发展中的民族,反思与创新若不流于宣言和口号,艺术的“未来”将允许人们尽情想象。展览前言中,范迪安提出了“领略未来主义时代精神”的命题,而本次展览主办方之一的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市长皮埃卡尔洛·法比奥说:“我们正面对着一个相当重要、富有历史深意的事物,作为正直的人,我们选择藏身云雾之中,等待着季风吹去虚伪的披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