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鹤琳
沙特馆外排着不见尾的长龙,土耳其馆挤满抢购烤肉的食客,荷兰馆的草坪上躺满了歇息的游人……9月的上海还有些炎热,但连日的高温没能阻挡人们逛世博的热情,世博园区内的游客量继续呈现出井喷势头。身处世博会欧盟馆内,人们能够感到一丝别致的清凉。9月10日,由欧洲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和德国汉堡市联合主办的“欧洲绿色首都:展望未来的城市”会议在这里举行。会上展示的对未来绿色城市的环保设想,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体验了可持续发展城市带来的美好绿色愿景,展现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未来都市新样板。
走进瑞典馆,记者看到不少游客在几幅立体画像前驻足留影。其中一幅画展示了斯德哥尔摩运河河畔金灿灿的田野风光,但当游客走到画的另一侧时,才会发现暗藏的玄机:从这一侧看,出现在画面上的是上世纪60年代该市遭受严重污染的不堪入目的水域。通过同一幅画展示污染治理前后的旧貌新颜,这种对比手法一目了然地呈现出瑞典人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懈努力的成果。
在上海世博会上,瑞典馆以一种“先锋”体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玩。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获得了2010年度首届欧洲绿色首都大奖,在解决空气污染、交通拥挤、温室气体排放、废水管理措施等方面,以其热爱自然、崇尚绿色环保的精神成为其他欧洲城市的榜样。“这次来到世博会,希望能够听取中国同事们的建议。”斯德哥尔摩市环境与健康管理局主任索德霍姆告诉记者,目前该市的所有火车和中心城区巴士都采用可再生燃料,通过向入城车辆征收交通拥堵税,显著改善了城内的空气质量,该市还计划到2050年实现完全不使用化石燃料,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25%。此外,记者了解到,中国和瑞典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合作尝试。今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与瑞典王国环境部合作开发的中国瑞典两国政府间合作示范项目“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已经动工,将在中国率先实践低碳生态区建设。
坐轮船横渡黄浦江,到达位于浦西的案例馆区,记者立刻被一个抽屉形状的建筑吸引了。这个名为“汉堡之家”的房屋在众多世博展馆里显得十分特别,高约18米的红砖房形如对着4个方向打开的抽屉叠放在一起。走进馆内,记者感到一股凉气袭来,但环顾四周却并未发现空调的踪影。这个由汉堡两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的环保屋在世博会上作为优秀的可持续建筑范例被展示,也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认证的“被动房”——以极低的能耗标准为特征,基本无需主动供应能量,而是通过地热泵获得采暖、制冷、通风和去湿,使房屋不需要空调却能保持室内25℃左右的恒温,而建筑所消耗的外部能源只有普通房屋的10%。
在“汉堡之家”,不少游客好奇地触摸着一棵贯穿于各个楼层的红色三维“愿望树”,这个创新的参观引导系统展示了德国汉堡居民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愿望,以及当地政府针对这些愿望做出的回应。身为德国第二大城市的汉堡市在欧洲绿色首都大奖的评选过程中,因优良的空气质量和雄心勃勃的气候保护目标成为2011年度欧洲绿色首都。目前,汉堡还在筹建港口新城,希望通过高效、低碳的能源供应显著降低该地区的碳排放量。
可贵的是,这次“欧洲绿色首都:展望未来的城市”会议还告诉人们,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时,城市文化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城市中心日益被商业区所占据,文化的重要性渐渐被人们忽略。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则要通过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城市文化将城市功能整合起来,提供完整的社会系统,吸引住宅区重新回归市中心,为工作的人们节省时间,提高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样,公众会更关注他们所处的环境,共同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这也正是由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设立的“欧洲绿色首都”评选活动的重要内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