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美术·文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闯关东年画
批评家不是追星族
工笔赋写“十二钗”
最起码应该知道石涛
中国画论尺卖是欺负人
798艺术区的前途




 中国文化报 >  2010-09-1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笔赋写“十二钗”

    李 虹

    这是一部精雕细琢的画集,也是一个画家精工细作的人生态度。

    从临摹《簪花仕女图》到《虢国夫人春游图》、《八十七神仙卷》、《五百罗汉图》,3年多的重复练习与临摹,15年间不断的创作与改进,几百幅作品的汇集与取舍,才有了这本画集的最终版。这部由画家谭凤嬛女士举数年之力完成的《红楼梦人物画集》(以下简称《画集》),既是对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法的沿袭与发展,也是自产生红楼画以来,工笔技法与小说人物互相结合的充分展示。

    《红楼梦》向来不乏以其为题材而再创作的绘画作品,从刻板插图到画家图咏,还有各种民间艺术中的年画、灯屏画、玻璃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尤其是以传统工笔画法创作的红楼画,线条优美,设色妍雅,是清代人物画中极为精彩的作品。小说以文本的经典性迅速融入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中,甚至成就了清末仕女工笔画的高峰。

    在如此辉煌的基础上,继续创作红楼人物画在技法表现和画面构思上都面临很大的挑战。《画集》吸取前人经验,不仅在数量上超越了前人创作,在技法与构图上也令人耳目一新。就技法来说,《画集》没有盲目追随现代画家对西方美术的接纳与迎合,而是寻根溯源,以传统纯正的线条,勾勒出小说的人物神态和故事情境,恰好与小说所描述的贵族少女气质相契合。其风格直溯唐宋,人物线条刚劲有力,富于质感,不但放置于现代绘画中显得格外突出,即使与清代人物仕女画也有所不同。正如冯其庸先生所言,《画集》有一种“中国气派的纯真的美”。

    以往红楼画创作虽然偶尔也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物出现,但更多的还是以单一人物为主,对人物之外的画面则多以与人物相关或相合的环境相衬托。而《画集》更多地选取群像场景,由两人以上的构图突出画面的故事性和戏剧性,以人物间的性格张力来刻画人物形象,使画面更符合小说描写,也更加具有动感。如抄检大观园一段,以往很多画家都以晴雯为视角,《画家》却选择了更有气势和情绪积累的探春作为视点。小说中探春因王善保家的举止冒犯而大义凛然地给了她一拳,是积蓄已久的愤懑宣泄和痛快淋漓、震撼人心的反抗。《画集》选择这一场景,将探春性格中果敢不俗、王善保家的戾气受挫、王熙凤的暗自称快等都一一表现出来,使画面不但有丰富的性格层次,甚至在感官上有突破视觉艺术的效应。

    特别是在选取场景发生的瞬间上,画家别出心裁地把一般画面的定格时间稍稍提前,以表现经典瞬间发生之前的那一刻,来呼应文本已经在读者心目中建立起来的情绪积累。比如,宝玉前往潇湘馆,正逢黛玉春困发幽情一节,《画集》就别开生面地选择了宝玉进屋之前的画面。宝黛二人以竹帘相隔,帘内黛玉只闻其声,隐约其人;帘外宝玉立于屋外,尚未出声。画面既有动静虚实、相映成趣的美感,又为后面即将掀起的轩然大波和即将出现的葬花场面做了情绪铺垫。

    小说擅长描写细节,因此在画面场景的处理上,《画集》也力求细节的真实,在摆设、布景上避免出现与画中人物服饰发饰不同时代的东西。

    从程甲本到改琦、费丹旭,再到现代画家们,《红楼梦》的绘画作品渐渐由辅助说明走向独立审美。众多画家在对小说进行的题材选择、构思与表达中,也让读者欣赏到他们不同的创作个性与性情。传统人物画法曾经在西方绘画流派的影响中一度迷失,至今仍有很多画家一味追求西方绘画技巧,而渐渐失却自己优秀的绘画传统。当然,面对异域文化,我们理应具备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接受的胸怀,但在接受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懂得传统的价值所在。《画集》的作品,或许在技法上仍有值得推敲、改进之处,但它所展示的创作态度却十分值得思考。尤其是在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今天,不是每个画家都有如此平和的心态与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创作,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如此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恒心,来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肯定与否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