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子雷)“八月十五月儿圆,兔儿爷家住月里面……采百草,做良药,去病除灾保平安。”这首动听的儿歌讲述的内容是北京地区流传已久的“兔儿爷”故事传说。如今,一个“新兔儿爷”形象成为今年北京的“中秋形象大使”。9月15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外发布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吴冠英设计的这一可爱形象。这也是北京“庆中秋、迎国庆”系列文化活动之一。
据北京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千容介绍,当前,我国很多传统节日中的民俗事项逐渐被淡忘,甚至出现“中秋节只知月饼、元宵节只知元宵、端午节只知粽子”的现象。为唤醒人们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亲近,传统节日需要在当下为居民节日消费提供一个文化符号。于是,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和地域特征的兔儿爷,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中秋节供奉兔儿爷是老北京特有的风俗。民间艺人将传说中的玉兔拟人化,用泥塑造兔首人身的形象,并成为中秋拜月供奉之物。目前,和兔儿爷有关的文化产品只有泥塑形象等少数种类,有待全面开发。千容说,此次选择兔儿爷作为北京中秋佳节的形象大使,一是因为它是北京最具地域代表性的民俗符号,二是它具备玩赏趣味,可为节日增添喜庆祥和的气氛。新兔儿爷形象已在相关部门完成版权登记,以备后来进行文化和商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