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 旭 陈 曦 摄影报道
没有领导讲话,演员没有统一的演出服;舞台简陋,剧场也是工友们自己搭建的;音响有时发出刺耳的尖叫,演员的台词会被头顶不时掠过的飞机的轰鸣声打断。
演唱会、诗歌会、民众戏剧,全部由工友们自己搭台自己演。尽展才艺、其乐融融,这便是“北京工友之家”举办的第三届“新工人文化艺术节”给人的最初印象。
9月11日至13日,为期3天的艺术节在朝阳区金盏乡皮村举办,艺术节不仅吸引了众多打工者,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代表、民谣歌手、民众戏剧工作者,大家用文艺的形式欢度这个属于打工者自己的节日。
2005年8月,一支由打工者自发创办的“打工青年艺术团”来到皮村建立了打工者的艺术基地。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他们为打工群体提供文化教育服务,开展文艺演出及维权宣传活动,创建了同心实验学校和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前两届艺术节分别以“记录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和“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和发展文化艺术”为主题推出,社会反响强烈。
“以前面对问题,我们总是等政府和别人来关心,这是非常消极、被动的。”“现在,我们希望通过新工人文化艺术节为交流平台营造打工者社区文化,展现当代打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艺术节总统筹、北京工友之家负责人孙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