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城市空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1平方公里上的“战争”
留住城市的根
香港公布“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
图片新闻
国际孙子文化旅游节山东开幕
熠熠生辉的塞外古街




 中国文化报 >  2010-09-17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熠熠生辉的塞外古街

    丁敏帅

    大召前街,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最知名的黄教寺庙大召前的古街。它与呼和浩特城及大召几乎同龄,在400多年的历史沧桑中,逐步兴盛日渐繁荣,蒙、汉、回、满等多族往来如织,成为一时之盛。

    古街见证蒙藏交流

    召就是蒙语的庙,大召前街的兴起,源于蒙藏之间的佛教接触。

    蒙古文《俺答汗传》中记载,名扬天下的蒙古领主俺答汗,在藏历水猴年(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成遗迹的大都,在大青山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8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壮美的呼和浩特。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即呼和浩特旧城)。3年后,又在城南近郊修建了代表城市灵魂的大召,大召前街随之成为四方客商沿街聚居经营之所,大召的门前和前街整日商贾汇聚、游人如织。传说呼和浩特有“7大召、8小召、72个免名召”,事实上呼和浩特的召庙还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因此也有传说称呼和浩特“召先于城”。

    藏教入蒙,始于明中晚期。当时俗称黄教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在信徒努力下,影响迅速扩大,受到了当地政权的扶植与明朝中央政权的礼重。其领袖索南嘉措进行着卓有成效的传教弘法,试图将黄教远传四方。

    此时,蒙古鞑靼部的俺答汗势力最为强大,率众西入青海,明廷无可奈何,只好采用怀柔的办法,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听任其在青海活动。

    藏传佛教的介入成为此间汉蒙关系的重要转折。俺答汗在青海接受了黄教的影响,成了热烈信徒。索南嘉措作为黄教领袖,与久慕其名的俺答汗于1578年会见。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这半蒙语半藏语尊号,大意是“遍知一切的执持金刚无坚不摧广博得像大海一般的上师”。从此以后,西藏黄教领袖开始有了“达赖喇嘛”的称号。索南嘉措则回赠俺答汗“咱克瓦尔第彻辰汗”的尊号,意为人间之主、佛教圣人。

    欣然接受赠号的俺答汗对索南嘉措更加尊崇和信任,这很快体现在了蒙古风俗的变化中。俺答汗接受了索南嘉措的意见,下令废除原来萨满教的殉葬等落后风习,并将信仰黄教写入法典。由此蒙古人逐渐抛弃萨满教,改信黄教,促进了蒙古社会的进步,也加强了蒙、藏两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明廷方面认识到索南嘉措的作用和影响后,则借重他搞好朝廷与鞑靼部落的关系。明廷派特使敦请他成功地劝说了俺答汗率众离青海回内蒙古,使得从此明代的西北边疆基本保持了安宁。

    月明楼的传说

    商贾兴旺的名街自然少不了饭馆酒肆。大召前街最知名的饭馆叫“月明楼”。

    相传当年康熙皇帝率军驻扎于西北边境期间,常常微服私访。某天,他来到归化城,在月明楼就餐,酒饭用毕,店主要饭钱白银八两三钱。康熙知是敲诈勒索,故称没有这么多银子,付不起账。月明楼的店主是当地恶霸安三泰,哪里肯让,当即唆使家奴上前威逼,扬言拿不出八两三钱银子,就剥下衣衫、扣下坐骑。

    就在康熙危难之际,正在休息的月明楼堂倌儿刘三,听到店主敲诈外地客人,内心不平,就分开众人来到康熙跟前,手拉康熙上前向店主讲理,店主当然不肯听。实在没有办法,刘三将自己一年的工钱代为付账,替康熙解了围。脱身以后,康熙下旨严惩了恶霸安三泰,并且降旨召刘三到北京,封官进爵。

    财神庙与费公祠

    今天大召前街北头有一座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筹捐而建的财神庙。该庙规模宏大,有山门、过殿、正殿、东西配殿、禅房、亭院、戏台,每年从农历二月初一开始祭财神、举办庙会、唱大戏,每3天就有一次祭祀活动,一直祭到农历十月初三。

    财神庙对面就是费公祠,1698年由归化城走西口的商民所建。该祠整体为一四合院,有正殿、厢房、耳房,正殿供奉着费扬古将军。

    费公祠与财神庙,一南一北,中间形成自然走向的财神庙巷。该巷西头即闻名遐迩的御泉井,其红火热闹可与北京前门天桥媲美。

    如今,由于费公祠清末香火的冷落,所以就连久居归化城的老者,也往往将费公祠与财神庙混为一谈,只知财神庙巷而不知费公祠。费公者,费扬古也,清代名将。1696年2月,康熙帝发兵十万,分三路大举出击剿灭噶尔丹。担任西路军统帅的费扬古负责堵截噶尔丹叛军脱逃之路。两军在昭莫多进行了激战。费扬古的军队“斩级三千余,俘数百人,获牛羊、驼马、庐帐、器械无数。噶尔丹妻阿奴喀屯素悍,能战,亦殪于阵。噶尔丹引数骑远窜”。 昭莫多一战,基本上歼灭了噶尔丹的叛军力量,清军取得平叛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平叛后,费扬古“寻授右卫将军,仍兼摄归化城将军事”。费扬古不仅保卫北疆有功,更在归化城民生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当费大将军调京后,各族商民就在大召东南为他建了费公祠,颂扬其功德。他赴京时,商民人山人海,街市为之不通,达到“攀辕泣送”的地步。

    康熙四十年,费大将军病卒。朝廷对其十分敬重,“赐祭葬,谥襄壮”。清朝赐予为重臣追谥名号最高的即“襄”字。因此,费公祠又被尊为“费襄壮公祠”。建起财神庙,则是此后20余年的事。

    而费公作古200多年后,费公祠与财神庙又出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1938年10月,根据党中央指示,李井泉等率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由太原成城中学组成的第四支队,直捣日寇心腹之地——绥远省大青山。根据斗争发展需要,1939年春,绥远省委派刘洪雄、宁德青等同志潜入归化城建立党的地下工委,配合根据地开展地下抗日活动。

    当时,伪蒙疆政府的道教会,就设在费公祠,并在财神庙密集活动。以会长王信真为首的3位老道都有民族气节,同情抗日。王信真原来在北京白云观修炼,在他的周旋下,刘洪雄、宁德青就在费公祠与财神庙组织了“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并且在学校、税务、毛纺、机电、铁路、医院等单位发展了200多名会员,形成一把利刃直插日伪心窝。

    1940年7月,日本特务机关、日本宪兵队、伪巴盟警务厅和警察署组成“联合搜查本部”,在叛徒的指认下,将费公祠围了个水泄不通。被围时,刘洪雄等并不知情,他假冒进香,进入费公祠,当即被捕。宁德青脱险跑上大青山。这次搜查前后共逮捕了参加抗救会汉、满、蒙、回四族190多名会员,刘洪雄被活活打死,其他会员大部分被折磨至死。只有少数人在日寇投降后,从张家口察南监狱出来。费公祠事件,可以说是抗日战争中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一起惨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