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部党组举行2010年中秋国庆茶话会
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
图片新闻
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举办
香港文化艺术界举办国庆61周年酒会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天津“五大道”揭牌
京剧:创作要好,营销也要抓




 中国文化报 >  2010-09-2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天津“五大道”揭牌

    单霁翔和张俊芳为“五大道”揭牌。 侯 丽 摄

    本报讯  (记者江继兰 侯丽)9月20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天津“五大道”揭牌仪式在天津市和平区举行。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出席仪式并揭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宋合意致辞,中国文物报社副总编辑曹兵武以及天津市文物局、规划局等有关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

    2008年以来,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领导下,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下,中国文化报社和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举办了两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荐活动,受到各地街区和政府的积极响应,在社会上也引起强烈反响,对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单霁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气质非常重要。“五大道”的保护要保护其文化气息、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保护其建筑的外壳。这次评选对“五大道”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五大道”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

    另外,单霁翔还高度评价了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历年来所做的工作。他认为这是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希望,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提倡和推广。

    宋合意在致辞中说,经过历时8个月的评选,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从来自全国的200多条街道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五大道”不仅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建筑博物院,也是一座积淀深厚的人文博物馆,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津不可替代、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2009年10月,“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启动,街区进行了道路整修和房屋修缮,并就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展开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实践。此次“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意味着街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广泛的社会影响与公众认知、日益增强的发展活力,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认可,也是天津市本地居民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努力维护城市文化特性的生动体现。

    天津市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盛如在致辞中说:“‘五大道’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对于提升天津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和天津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在保护和修缮‘五大道’历史文化建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一历史街区焕发出勃勃生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五大道’的总体定位,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五大道’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五大道’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五大道’在保护中提升,在传承中发扬,真正叫响中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天津市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天津“五大道”有文物建筑97处,其中,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2处,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30处,已公示不可移动文物55处。“五大道”街区形成初期处于英国租界区范围,各国建筑设计师先后在这里建造了西方不同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是历史建筑的“万国博览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