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杰锋 雷荣城
炎炎烈日,树高林茂。掠过座座高山,沿着凸凹不平的小路颠簸而下,群山环抱的山谷中,沈阳军区某装甲团驻训帐篷村就坐落在那里。燥热的天气、简陋的场地、有限的文化设施,丝毫没有消减官兵们的战斗热情,他们畅游书山网海,登上讲台擂台,齐聚露台广场,求知明理、竞比增能、欢歌抒怀,用绽放的文化之花催生心中的精武豪情。
书山网海闻炮声
“不动如山,动若雷霆。”“树不修不直,兵不练不精。”炮兵营营长周卫国坐在简易书桌前,一边翻阅军事书刊,一边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时而默读军事理论,时而揣摩战法战术,桌角叠起的一厚沓《孙子兵法》、《战争论》、《高射炮命中问题研究》等书刊,在他的冥思苦读中渐渐变薄。在这个约40平方米的野训图书馆中,两边并排放置的10个书架,中央整齐排列的12张简易书桌,是馆内最好的家当。军事类、心理类、励志类、文娱类书籍被分门别类地摆在架子上,官兵们有的站在架旁翻阅,有的端坐书桌前品读,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走出图书馆,沿路来到野训网络室。只闻键盘声噼啪作响,官兵们网络活动五彩纷呈,有的反恐PK赛激战正酣,有的聚精会神制作课件,有的轻点鼠标浏览网页。擅长使用3DS MAX作图的大学生新兵李云强,正精心绘制着坦克变速箱构造图,曲线、拐角、圆柱……甚至每个螺丝的直径、螺帽的弧度,他都精心计算,生怕有半丝疏漏。为了能让战友们更形象地了解装备性能、工作原理,每个零件他都细心标注。榴炮三连网上展播的DV《扎着围裙去训练》,描写了一群不甘寂寞的炊事兵,从因为上不了训练场而苦闷,到乐于烧火做饭、不解围裙奔向训练场的故事,轻柔的配乐、动人的情节诠释了一群普通战士心中的精武情结。
讲台擂台观虎斗
“武器装备和战斗精神,战场上哪个起决定作用?请双方辩手发言!”主持人话音刚落,红方代表、装步一连排长胡强刷地站了起来:“武器装备最重要,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掌握顶尖的技术,打造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才能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不!战斗精神才是决定因素!”蓝方代表、工兵连上士陈聪反驳道。“剑不如人,剑法一定要胜于人。战场上只要我们有遇难不避、狭路敢亮剑的精神,拼死战斗到最后一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帐篷村里,一场激烈的军事辩论赛正在进行着,红蓝双方你争我抢,互不相让,思想观点相互交流碰撞,点燃了官兵们的打赢豪情。
这边辩论赛气氛热烈,那边小比武正紧张展开。9个坦克分队,72名参赛战士,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预备……开始!”指挥员一声令下,18名坦克二炮手忙碌起来,高射机枪拆件、摆件、组装,动作干净利索,零件摆放整齐;射击场地上,参赛战士在狭小的操作室内,顾不得天气炎热,左手操纵电传稳定器,右手握着击发装置,一边搜索目标,一边调整瞄准点;通过障碍路驾驶中,战士们紧盯前方目标,加油门、提档、拉动操纵杆,左转、右转、向前……笨重的铁家伙在他们的操纵下轻若游鱼,从一个个障碍空隙中越过。
露台广场绽笑容
一座座帐篷环绕的广场上,官兵们紧张地搭建简易舞台,一场野外红歌赛即将开演。“首长同志们,下面入场的是装步一连代表队,参赛曲目是《当那一天真的来临》。”伴随着阵阵掌声,80名官兵列着队伍快步跑上舞台,迅速变成三列横队,整齐待命。但等指挥员指挥棒一挥,铿锵有力的战歌顿时响起,电吉他、架子鼓等乐器在歌声中奏响。伴随着节拍,歌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让人仿佛置身于战火硝烟当中,难以言喻。忽然指挥棒向下一抖,歌声戛然而止,配乐徐徐响起,这时8名战士以舞蹈的形式从侧面跃上台去,一边高呼“祖国万岁”一边挥动着军旗,在台上做出冲锋陷阵、与敌人拼杀的动作,舞台顿时变成了“战场”,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突然间指挥棒陡然一挥,呼喊声渐行渐远,只留下红旗在台上高高飘扬……
红歌赛刚谢幕,夜间卡拉OK又激情上演。广场上,欢歌如潮,笑靥如花。官兵们个个满怀激情,盼望着登台一展歌喉。这时,“文艺之星”刘树峰率先登台,拿起竹板,奉献一段驻训之歌,台下战友听得兴趣盎然,禁不住拍手称绝;新兵张强拿起口琴,独奏了一首《军营绿花》,悠扬的弦律,轻柔的歌声,让官兵们陶醉其中,早已将心中烦恼抛之脑后。该团政治处主任兴致盎然地告诉笔者:“野训场上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帮官兵舒缓心理压力,更能用浓厚的文化氛围催生官兵们的精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