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城市空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历史建筑保护的天津说法
台琉璃工房在京展示汉代工艺
福州“榕都318”文化创意街区开街
悉尼等4城获“世界最佳节日活动之城”
明清重镇张家口堡子里




 中国文化报 >  2010-09-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琉璃工房在京展示汉代工艺

    从雕塑原型、涂抹硅胶、脱胶,到翻制耐火石膏模、脱模、研磨细修……近日,台湾琉璃工房首度在北京公开展示失传已久的汉代琉璃制造工艺——“脱蜡精铸法”。

    “希望这种古老技法能够通过更多人的双手,继续发扬光大。”琉璃工房大陆事业处总经理王秀绢如是解释公开展示“秘技”的缘由。

    1987年琉璃工房成立于台湾淡水,创始人为曾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女演员的杨惠姗和台湾著名导演张毅。

    甫一成立,琉璃工房即选定当时只有法国人掌握的“脱蜡精铸法”为主创技术。直到1991年,通过文献交流,大家惊讶地发现,这种“秘技”实际上早在汉代就已经为中国琉璃工匠所掌握。

    “河北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里,著名的金缕衣旁摆着两只翠绿色的琉璃耳杯,可能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脱蜡精铸琉璃器。”王秀绢说。

    经历了3年半的失败挫折和7500万元新台币的巨额投入,琉璃工房得以成功复原这项古老技术。

    “我们不想把艰难复原的工艺‘雪藏’起来。”王秀绢说,琉璃工房长年致力于推广这项古老却实用的工艺。目前华人地区超过百家以上的琉璃工作室,使用的都是“脱蜡精铸法”。

    据了解,这是琉璃工房继1998年在上海公开展示“脱蜡精铸法”之后,第二次在大陆“秀出家底”。(赵 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