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小驹 屈 菡
虽然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全国巡演活动的正式启动时间是9月1日,但实际上早在七八月份,一些优秀保留剧目就已经踏上了全国巡演之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钟馗》是第一个踏上巡演之旅的,7月28日他们就到了北方巡演的第一站——北京延庆,之后,他们先后在山西盂县,河北秦皇岛,辽宁营口、大连,吉林长春,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地演出了35场。
对于这次巡演,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王晓英一再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拿出货真价实的艺术精品给东北观众看。要人多人少一个样,好条件坏条件一个样,领导出席和不出席一个样,大城市和小城市一个样,满足观众对艺术精品的需求。”《钟馗》于1984年首演,时至今日一些布景设备已经严重老化,为了给观众呈现一场完美的演出,剧院多方筹资,更新了灯光设备和布景。由于演出场次频繁,演员的体力消耗极大,一些演员在演出期间患上了感冒,一些武生演员还出现了关节扭伤的现象,但他们打完吊针、打着封闭依然登台倾力演出。
“《钟馗》讴歌了正义,鞭挞了邪恶,给我们当今的部分干部敲响了警钟。这部作品剧情流畅,演员阵容整齐,尤其是主演吴桂云、刘凤岭及文武新秀个个技艺精湛,令人叫绝。”辽宁瓦房店市委宣传部部长贾秀艳在观看演出后说。大连观众王友信拍了许多《钟馗》的剧照,并表示:“感谢文化部及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给大连观众送来这么好的戏,我要替你们宣传、鼓劲,把剧照传遍大连,让我的亲朋和更多的大连人都来欣赏《钟馗》。”
舞剧《大梦敦煌》被称为“可移动的敦煌”。创演10年来,这部戏已经演出800余场,向国内外逾百万观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到之处都激起了关注敦煌文化的热潮。8月18日,该剧在上海世博会开始了首站演出,之后,又辗转到苏州、南京、徐州、无锡等地演出。
为保证演出顺利进行,《大梦敦煌》剧组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道具车路过陕西潼关时,因道路堵塞被迫改道,耽误了不少时间。舞美工作人员不顾劳累连夜赶路,甚至冒着危险穿过一些被洪水冲刷过的路段。一到剧场,他们立即动手装台,3天时间只睡了4个小时。在上海演出期间正值“桑拿天”,来自西北的演职员们极不适应,但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力争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一个来自德国的三口之家看过演出后,父亲连声说:“太吸引人了,太震撼了,中国文化太了不起了”,并表示一定要亲自到敦煌去看看。12岁的孩子则表示这台舞剧好听、好看,“我完全看懂了”。
2002年,《大梦敦煌》曾到南京演出,当时就受到了南京观众的热捧。时隔8年,该剧在古城金陵再度引起轰动。观众自愿购票,表达了对这部精品舞剧的喜爱。在苏州,两场演出座无虚席,幕间掌声热烈,终场喝彩不断。一位前不久从敦煌旅游回来的观众说,《大梦敦煌》在舞台上呈现的景象就是敦煌艺术的浓缩和提纯,称得上是“可移动的敦煌”。在无锡,有位观众在《大梦敦煌》演出结束后总结了3个“少见”:全场爆满,少见;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离开,少见;谢幕那么长时间,观众不愿意离开,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