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温家宝将出席中意建交四十周年
暨“中国文化年”开幕活动
李长春出席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庆典
要闻简报
旋动世博 舞动上海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举办
四川举办少数民族艺术节
山东文博会推出1376个项目
汉字:完全可以连接传统与时尚
本报驻青岛记者站挂牌成立
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论坛将办




 中国文化报 >  2010-09-2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字:完全可以连接传统与时尚

    本报记者  马子雷

    意蕴隽永的甲骨文展示、引领时尚的汉字服装秀、传统的书法墨宝陈列、新潮的汉字器具展览……近日,由海峡两岸文化艺术界共同举办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推出了内容丰富的主题展览、论坛和相关推广活动,对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正如艺术节主题展览的宗旨所言,“通过对汉字历史的美学梳理及经典文本的呈现,从汉字的字象、字义等多角度阐释汉字所承载的历史与文明,引发民众对汉字文化的思考。”与此同时,与汉字相关的不少热点话题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繁简字不是交流的障碍

    在这场汉字艺术盛典中,人们难免会提到“汉字繁简之争”。对此,参加汉字艺术节的两岸人士有这样的共识:繁简汉字的使用不应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心结,也不会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

    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谷芳曾发表过题为《两岸对繁简字有高度的一致》的文章。他说:“繁简之间有多大的区分?其实简化本来就是生活的需要,就像出现行书、草书一样,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趋势。我觉得,只要海峡两岸都能够体会就可以了。”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去年赴台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时,有台湾朋友问:书法艺术被联合国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大陆推行简体字,是否破坏了汉字之美?田青回答说:两岸对汉字的感情完全是一样的,继承、弘扬这份文化的责任也是一样的。简体字古已有之,且简体字绝大部分是从古字、异体字、草书、行书中来的,繁简体字不应当成为两岸的心结。

    台湾知名作家郝明义认为,大陆和台湾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各有特色。两岸首次举办大型汉字艺术节,是双方难得的对话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字繁简本不应成为一个争论的问题。如果肯下一点工夫,繁体字与简体字的融通并不是大问题。

    “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开始认识简体字,而大陆也并没有摒弃繁体字。繁简字并不是阻碍两岸文化交流的障碍。在我们的展览中,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点。”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组委会秘书长、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说。

    手写更能传递深情

    手写与电子书写在网络时代的矛盾冲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开幕式特意安排了这样一项活动:组织200名书法爱好者在太庙前书写各种字体的汉字。主办方表示,这一集体活动是为了向手写书法艺术致敬,希望更多的社会公众认识到汉字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尽管电子书写已经比较熟练,但给亲友写信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梦溪仍保持着手写的习惯。“电子书写表意不成问题,但手写似乎更带有温暖的情感,能从亲笔信的线条中读出情绪的变化。”田青则提醒年轻人不要丢掉“接触美、面对美、体验美”的机会,因为汉字书写就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个体与文字的联系可以清晰地体现在手写文字中。”

    在台湾词作家方文山看来,汉字不仅是书写的符号和工具,它还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内容。“电子书写和纸质书写并不冲突,前者是一种快捷的书写方式,后者是一种平面艺术,可以并行不悖。”

    在两岸汉字艺术节期间,一些专家学者还指出,电子书写能让汉字的符号化特征更加突出,汉字能适应高科技,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如果过分依赖电子书写,对汉字文化来说是一种缺憾。

    (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