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娜
置身于绿色海洋饱览竹海秀色、游人组队在竹筏上激情对唱山歌、在湖畔观看“低碳时装秀”、品特色生态山珍美食……对于想亲近大自然的人们来说,9月27日至10月7日,由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委、县政府主办的“2010·中国沐川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是一场生态休闲旅游的大餐。
沐川原名沐源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小凉山余脉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之间的三角地带,因而有“沐浴”在“川”之名,与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乐山大佛、峨眉山相邻。县内气候四季分明,山青水碧,溪河纵横,林竹翠绿。
不负美景 竹乡旅游谋求突破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县,沐川森林覆盖率达69.5%。清幽迷人的川西竹海、风景优美的五马坪景区、原始幽深的黑熊谷森林公园、神奇瑰丽的黄丹喀斯特溶洞群、湖光山色的舟坝库区……沐川旅游,兼具秀美自然风光与厚重文化底蕴,僰人悬棺、南丝绸古道、永济桥、千年古镇箭板等人文景观各具特色,沐川草龙、旱船、牛咡灯、喔山号等民俗民间文化争奇斗艳,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如此多的生态美景和文化资源,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2008年9月,沐川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决定将绿色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立足生态、绿色、古韵等资源优势,以“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思路,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适应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形势,当地按照“休闲沐川、养生天堂”这一定位,以沐川竹海、五马坪特种旅游基地两大景区开发为重点,进行“一心两线”的旅游布局,逐步建成“成都、乐山至凉山、宜宾、云南”旅游环线的一个重要节点,形成“峨眉看仙山、乐山看大佛、沐川看竹海”的生态旅游品牌和“看原生态、玩狩猎场、吃生态鱼”的沐川独特旅游体验。
沐川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孕育了丰富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沐川草龙”名扬中外。在保护开发手工造纸、耍牛灯、踩高跷、划旱船、唱山歌、吹喔山号等具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同时,沐川也在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竹文化和特色美食文化。
沐川县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王永涛介绍,本次文化旅游节期间,“‘五马坪’杯真人CS野战邀请赛”“竹海金秋音乐会”“古筝太极·梦回三国”“白衣韩仙·再现萧洞”“超模带你练瑜伽”“南丝古道情歌大PK”“猎场茗香佳丽游”等主题活动也轮番登场,带游客体验“观竹海、玩狩猎、品大鲵”的奇妙生态之旅。
彰显文化 风光民俗相得益彰
作为沐川旅游的两大重点景区之一的沐川竹海,景区总面积50余平方公里,林竹资源富集,山峦错落有致,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绵延起伏的山峦河谷间有成片秀竹10万余亩,微风吹拂,绿波荡漾,一望无涯,故得“竹海”之名。景区内有天造地设的“箫洞飞虹”、曲折惊险的“穿洞子九沱十八滩”、山水合一的永兴湖、神秘险要的桃源洞等70余处自然和人文景点;有观音莲座蕨、桫椤、桢楠树、相思树等珍贵的植物;锦鸡、竹鸡、岩蛙、琴蛙、竹牛等栖息于竹海中。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有南丝绸之路美名的“茶马古道”横贯沐川全境,因此,沐川竹海景区重点挖掘南丝绸之路,大力打造“三古三原”旅游产品:“三古”即古寨子、古商道、古寺庙;“三原”即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民居、原生态活动。置身竹海碧波间,沐浴在天然氧吧中,看日出,听涛声,追寻古驿道、古寨、古军事城墙的痕迹,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川南竹海带给游客的不仅仅是竹海美景,还有绚丽多彩的竹文化。沐川以慈竹为主,一截青翠的慈竹,经过艺人的巧手,变成薄如蝉翼、透明晶莹的竹丝,用挑、压、破、拼等多种手工工艺编织成一个个竹编精品。《千手观音》、《梅兰竹菊》等沐川精品竹编还在上海世博会上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游人目光。
而至今不衰的沐川草龙文化,是中华龙舞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古代巴蜀文化的“活化石”。 沐川草龙具有“精、妙、奇、神”之特点,其龙头、龙身、龙尾设计精巧,龙眼、龙须、龙角、龙鳞、龙爪活灵活现。整体古朴原始,乡土气息浓郁。沐川草龙的精妙之处还在于舞耍奇特,身穿草裙、脚穿草鞋的舞龙汉子,在铿锵的锣鼓音乐伴奏下,舞动草龙,磅礴壮观。
文化与旅游联姻魅力初显,王永涛认为:“竹文化、草龙文化等原生态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是沐川发展文化旅游的关键,也是沐川生态文化旅游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