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神奇森林的光荣与梦想
波利尼:神殿中最后的大师
让幸福的歌声装满“中华大粮仓”
新版评剧《马寡妇开店》清雅时尚
中国丹麦首次合作《暴风雨》




 中国文化报 >  2010-09-3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奇森林的光荣与梦想
——解放军艺术学院建院50周年巡礼

    刘国利

    “解放军艺术学院是一片神奇的森林!”说这话时,现任该院第九任院长的张继钢声音不高,沉稳中却透着亢奋和不容置疑。

    一串“硬杠杠”,让笔者知道这绝非“王婆卖瓜”:招生——2010年,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和全军部队的4351名学生报考,比去年净增32%;科研——截至目前拥有74项科研成果,获准立项的16个国家和军队级科研课题中,已结题8项,《中国军旅文学50年》作为全军唯一一项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教学——37部教材获准立项,14部正式出版,其中的《军旅声乐》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人才——万余毕业生活跃在军旅文艺一线,占这一特殊“兵种”人数的近八成,千余人次在国内外艺术赛事上摘金夺银……

    作为我军唯一的综合性艺术学府,军艺的令人啧啧称奇绝非一蹴而就,而是50年栉风沐雨铸就的辉煌,是50年薪火传承的开花结果。

    薪火,传承自战火硝烟中

    军艺“成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但第一棵树却是在红军初创时期就早早地栽下了。

    在新建的院史馆中,图文并茂的资料给观者清晰地列出了该院的“家族谱系”:1934年,中央在江西瑞金成立我军第一所艺术院校——高尔基戏剧学校;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诞生;1941年,八路军留守兵团在延安创办部队艺术学校,简称延安“部艺”;1960年9月18日,解放军艺术学院成立。

    原舞蹈系副主任李宝铎自豪地回忆道:“1964年春天,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会演结束后,几乎所有的文艺干部都提出来要看看军艺的演出。学员基本功训练和实习作品汇报表演一结束,全场起立鼓掌。”

    “文革”结束后,1978年,军艺在原有的音乐系、戏剧系、舞蹈系“三大系”的基础上增加了美术系、文化工作系和文学系,变为“六大系”,这片森林步入了飞速的生长期。

    “军”字,刻在心坎上骨头里

    2009年7月,按照《军队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军艺将文学、戏剧、音乐和美术4个系的163名学员集合在京郊某军训基地,进行16天的军事强化训练。他们的口号是:“首先当好兵,才能从好艺!”

    学院政委李永龙说:“军艺姓‘军’,是每名学员进校学习的第一课,也是终生实践的必修课。无论在课上课下,还是在校内校外,我们都要把‘军’字刻在心坎上、骨头里,做一名真正的军人。”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军艺也始终把“军”摆在“艺”前头,强调“军”与“艺”的结合。几乎在每个系的展示橱窗里,笔者看到,将军队特色和本专业学科融为一体的“军字号”特色教材都被摆在最显眼位置。军旅音乐、军旅舞蹈、军旅戏剧、军旅文学、军旅美术、军队文化管理,成为军艺学员独享的艺术智慧和专属的艺术天空。

    就这样,从身体到头脑,由内在而外在,学员们被全方位地打造成一个兵。无怪乎朝鲜人民军协奏团代表团团长严河进少将看罢舞蹈《红蓝军》后,一挥而就“中国军人了不起”几个大字。

    科学教学,成就“军艺现象”

    关注中国文艺界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黄金热播影视剧里的演员,许多出自军艺校门;畅销书排行榜上《解放战争》、《暗算》居高不下;从著名的军旅歌唱家到当红的流行歌手,其中很多人都有就读军艺的履历;画展中军事题材写实作品格外震撼人心;军旅舞蹈已然成为舞坛上极具特点的舞种;聚焦大赛,军队获奖单位中必定有军艺……

    几十年了,这一令专家学者惊叹并研究许久的“军艺现象”,一直没有落幕,反而更加红火。

    人才辈出和佳作频现,是“军艺现象”的“两极”,而托起这“两极”的,就是其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科学训练+实践教学+开放办学”。

    大型话剧《我在天堂等你》,是军艺“实践教学”的一个成功范例。这部由清一色戏剧系教员、学员创作演出的精品剧目,排演4年,前后就有8届学员参与其中,深受其益。

    开放教学,是军艺从成立那天起就一以贯之的办学思想。文学系主任许福芦清晰地记得那“八面来风”式的教学状态:“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民俗文学课,请北大、人大、民族学院的教授;军事文学课,请部队的、地方的著名作家、诗人;影视文学课,到电影院观摩国内国际名片,请当红影视作家传授经验。”“‘八面来风’就像是用‘集束手榴弹’对学员‘轰炸’,用‘清新的空气’为学员‘加氧’。这一‘炸’一‘加’,就产生了很多碰撞,撞出很多火花。”

    创新,引发勃勃生机

    自今年3月17日开始,每周三的晚上7点,“图书馆系列学术活动” 就会在军艺准时点亮一盏艺术之灯。“院长学堂”“名师开讲”“佳作导读”和“学子同习”4个板块轮流坐庄,一场场“学术盛宴”,让师生们听得大呼过瘾。

    “军委、总政领导为我们军艺提出了3个层次的发展目标——‘全军一流’‘国内有重大影响’‘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要一一将其实现,不创新不行,不探索不行,不自我挑战不行!”副院长张方说。

    说到做到。为了了解人才需求,提高办学质量,今年8月,军艺首次在用人单位中展开对毕业学员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

    首届俱乐部士官班、首届任职教育电脑音乐制作培训班、首届雕塑创作培训班……近几年,军艺不断拓宽办学模式,开创着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基层,放飞理想的高远天空

    “我们在对学员的培养教育中,始终强调要‘一屁股坐到为兵服务的怀抱里’。到基层建功立业,是这一思想的最直接体现。”音乐系主任李双江说。李双江常常带着自己的学生下部队。2002年10月,李双江就曾带领音乐系演出分队在帕米尔高原一路送歌送舞,还用该系在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荣获团体第一名的5万元奖金,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建起了新疆万里边防第一个电子图书馆。

    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毕业教育,学院都把在基层军营建功立业的毕业学员请回家来。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学弟学妹们看到了一片放飞理想的高远天空。“我们系培养的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军营,在推动部队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管理系主任寒石骄傲地说。

    敬礼,向没有勋章的功臣们

    军艺现职的专家教授中,就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名、中国音乐家名誉协会主席1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名、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3名,中国文联各协会理事达100余名。

    然而,军艺教员最出名、最让人感佩的地方还不在于此,而是他们身上始终不灭的如蜡烛般的“燃烧”精神。

    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演员、“舞蹈王子”玉米提至今珍藏着一只精致的行李箱。他告诉笔者:“1999年我考入军艺时,还是个连汉语都说不清的维族小男孩。舞蹈系的老师们给了我最无私的关爱,尤其是‘刘妈’。‘刘妈’就经常带家境平常的我买衣服、买食物。去外地参加比赛,她又为我买来行李箱。就是这只行李箱,陪伴我征战国际国内大赛,我也惟有不断地捧回金奖回报她。”

    对于玉米提的感激,这位被称为“刘妈”的舞蹈系主任刘敏微微一笑,极富诗意地回应:“我愿意在这迎来送往的情结中慢慢地度过一生,而毫无怨言。当大幕再次升起,音乐环绕,我会看到无数个‘小舞星’,在那空灵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舞着,仿佛跳舞就是一切……”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遥望半个世纪的军艺,笔者隐约看到了1169位老师那默默劳作的身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