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续鸿明
89岁高龄的四川画家刘伯骏近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老兵之恋”的画展,展出其2004年以来创作的40余幅新作,其中数幅巨画,大气雄浑,引人瞩目。
刘伯骏,1921年生于四川宣汉,1942年考入国立艺专,师从潘天寿、林风眠、陈之佛、吴茀之、李可染等名师,主攻写意花鸟,兼习指墨。1947年,潘天寿为其在湖州韵海楼举办了“潘天寿门生青年国画家刘伯骏作品展览”。1949年参军,上过朝鲜战场,复员回到大巴山区,此后半个多世纪,潜心探究诗书画结合的至高境界。大巴山的雄岭奇水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素材和灵感,熏陶了他山风野露一般的自然真气和雄魄骨力。大巴山淳朴的民风和淡泊的生活,更使他悟得人生的大道真谛。
刘伯骏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画之所以画得那么文弱,主要是因为反复临摹宋元明清的东西,魏晋汉唐的雄风少了。他喜欢魏晋汉唐之大气雄魄,在风格上追求突破创新。他认为国画大写意的魂骨是精、气、神、势,尝试以动感强烈的雄风壮怀一扫纤柔文弱之风。美术评论家林木说,刘伯骏后来的画风越来越浪漫绚丽、狂野无羁,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和“心怀潇洒胜春潮”之猛势。
刘伯骏喜画向日葵、山鹰、壁虎,亦擅画梅兰竹菊荷,并有承前启后之突破。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肖峰曾评其作品:“既发扬光大了潘天寿大气磅礴、雄浑奇纵的气与势,又融汇了林风眠高妙的水墨色结合之法,且添了些巴蜀的山野真气。”
据介绍,刘伯骏老人作画之前,都要亲自磨墨,磨墨时不能重、不能轻、不能快、不能慢、不能斜,磨一次墨得花两三个小时,而磨墨的过程亦是进入一种虚静的状态。他有诗铭此心得:“醉墨淋漓兴未残,满纸生机去尘烦;意到心忘入妙处,点拂天机乐陶然。”观其画作,不仅是视觉的极大享受,更会感受到狂放奔涌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