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屈 菡
他们是一支仅有7人的杂技团队,却上演了一场“保护地球、爱护生物”的宏大叙事;他们没有复杂的道具和华丽的服装,却塑造了一台色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的演出,这就是来自加拿大的大型多媒体剧《方舟》。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方舟》在上海商城剧院连演两天,让观众看到了原来杂技可以这样高科技。
“起初看到‘多媒体剧’的概念时,脑子里闪烁的是耀眼的灯光、聒噪的音乐,因此也对其艺术性产生了质疑,但演出开始后,我的看法改变了,多媒体的影像效果与演出契合得很好,艺术性得到了提升。”一位观众在看完演出后表示。
《方舟》的核心表演是杂技,但多媒体效果赋予其完全不同的意境。森林里,一只蝴蝶正欲破茧而出。在由4条白布缠裹成的蝶茧中,它奋力挣扎,并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终于,它摆脱了束缚,这时舞台前方的屏幕中出现了一对美丽的蝴蝶翅膀,与身着白色服装的演员合二为一,象征着它即将振翅而飞,随后,成群的蝴蝶从屏幕下方飞起来,全场为之震撼。一片白色的绸布形成了波澜起伏的海水,屏幕上投映的海底世界则营造了更为真实的场景,当鱼儿从屏幕上游过,台下的小朋友总是会兴奋地尖叫。
然而人类踏入了森林,在老板和职员复杂的耍棒表演中,屏幕中的场景不断转换:森林被高楼逐渐侵蚀,悦耳的鸟鸣被恐怖的轰隆声取代,空气里弥漫的都是有毒气体。蝴蝶被装进玻璃瓶,鸟儿被重重地压在树下,鱼儿被一网捞走……地球环境被破坏了,人和动物都无处可逃。这时屏幕上出现了巨大的方舟,动物们逃离了,只剩下可怜的人类,还有玩具动物。
多媒体技术在加拿大的杂技演出中已经屡见不鲜,而在中国,这种多媒体艺术的运用则是方兴未艾,典型的例子就是由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这部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联合投入巨资精心打造的舞台精品,至今已经演出5年近2000场次,收益超过2亿元。
“5年前,当加拿大的杂技演出首次把多媒体技术带到中国时,我们真的眼前一亮,因为他们舞台的布景全被多媒体影像取代了,切换变得非常容易,节目表演也十分顺畅。”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梅说。随后,该公司投入3000万元打造了《时空之旅》,把江南水乡、青花瓷、兵马俑等中国元素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用国外的创作理念对中国杂技进行重新包装。但由于受技术的局限,当时的科技设备仅有13台高清投影仪。
5年来,舞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时俱进,在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推出了第二部多媒体梦幻剧《境界》。“这是一部全媒体剧,舞台更加精美,难度也更大,屏幕、幕纱、舞台以及边框都使用了LED屏,甚至还有360度旋转LED,这些高科技配置能使舞台达到3D效果,人境合一的表演使场景更加逼真。”郑梅说。
在推动舞台演出和高科技融合的同时,郑梅也在考虑如何将中国的多媒体剧推向国际市场。“虽然《时空之旅》的国内演出十分成功,今年的上座率更是达到了110%,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到国外去演出过,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想走低价位的演出模式。”郑梅说,“中国杂技在国际演出市场上的份额很大,但获取的利润少得可怜。因为我们的包装不够好,而这种包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台技术的应用。中国杂技的技术是一流的,但舞台技术的使用却很弱。”
明年,《时空之旅》将到韩国巡回演出百余场。“我们会坚持在舞台技术上的创新和应用,把技术、科技、艺术相结合,从而改变中国杂技在国际演出市场上的处境。”郑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