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建根
作为安徽省的五大文化产业龙头之一,安徽演艺集团挂牌组建以来,以体制改革和高新科技为动力,着力推动演艺行业与新科技、新业态的融合发展,在艺术创作和市场营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3D黄梅戏 瞄准旅游市场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娱乐方式日益多元的环境下,如何借助于新科技、新业态,推动传统艺术样式的发展,是安徽演艺集团领导和员工关心的问题。
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安徽演艺集团所属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开始谋划推出一台3D全息黄梅戏《牛郎织女》。在创作排演中,他们将3D技术运用于传统戏曲舞台,通过3D技术配合舞台美术的水墨化呈现。据介绍,3D版的《牛郎织女》不再局限于用幕布来呈现演出场景,而是将剧中的景延伸到整个剧场,观众一走进剧场就可以感受到天宫的情景和气氛,水墨效果的云卷就在头顶之上;剧中所有的魔幻场景,都将运用科技手段来传递,如陪伴牛郎的老牛会在一定的情景中一会儿变成人,一会儿变成牛,给人亦真亦幻的全新感受。
作为一部力求创新与时尚并重的剧目,3D全息黄梅戏《牛郎织女》是安徽演艺集团成立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采用股份制方式投资创排的第一部大型剧目。在市场营销上,该剧将瞄准旅游市场,采取文旅结合、定点演出的方式,强化并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的“七夕情人节”。
为了延伸与拓宽戏曲与3D科技的合作渠道与产业链条,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还计划与澳门杨氏设计网络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中国戏曲掌上3D互动宝典》,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与推广。
以动漫剧 开拓戏曲市场
京剧、徽剧是安徽省的传统剧种,长期以来受到群众的欢迎。不过,随着文化消费的日益多元化,它们的受众不断流失,不仅在演出市场中所占份额越来越低,而且观众群体的年龄结构也日益偏大。如何创新观念,借助于新的文化业态来扩大京剧、徽剧的受众群,是安徽省文化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安徽演艺集团所属安徽省京徽剧院了解到,目前,动漫剧的受众群体很广,从3岁到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这一艺术门类的潜在受众,而且它还能带动孩子的家长,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走入剧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经过认真的分析论证,徽京剧院根据目前少年儿童很少接触戏曲艺术、普遍对其缺乏了解的现状,提出了将少年儿童感兴趣的艺术样式——动漫剧与徽剧元素相结合,来排演一出艺术作品的设想。
在推出徽韵动漫剧的过程中,安徽省徽京剧院有计划地在剧中投放戏曲元素,第一台戏戏曲元素总量只占全剧的10%,以后每上一台新戏按照10%的比例递增,计划增加到60% 就暂停投放。在保持动漫剧所特有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让小观众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接受戏曲、热爱戏曲。
2009年9月,由他们创作排演的第一台徽韵动漫剧《小红帽奇遇记》与观众正式见面。三场演出下来,观众反响强烈。不仅在合肥市场连演十几场,而且走向了上海、江苏、河南、山东等外省市。根据目前的运营情况,从9月10日首演到今年年底,《小红帽》预计将演出80场,届时不仅将全部收回成本,还会略有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