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科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采风/副刊
  标题导航
中国电子政务搭乘“微博客”快车
安徽演艺集团以创新引领艺术生产
提升媒体竞争力需不断优化网络性能
图片新闻
时尚传媒拥抱“全媒体”
从“西洋镜”到数字化
敦煌古城用信息新技术推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11-0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西洋镜”到数字化
——电影放映技术发展历程一瞥

    排列在西洋镜鼓内的图像

    柳  戈

    由“跃动的马”产生的灵感

    电影艺术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它的诞生得益于人类的视觉暂留现象,即当人的眼睛看到一个图像后,会保留这个图像1/20秒。

    19世纪初,利用视觉的暂留性,用静止的图像制造运动幻觉的设备开始出现。威廉·乔治·霍纳于1834年发明了西洋镜,它是一个旋转的鼓,内壁上贴着画有一连串图片的条状纸。通过鼓上的狭长切口,人们可以看到鼓内侧所贴的图片。

    实用镜是一种特殊的西洋镜,其中间位置安装了一个带有镜子的鼓,这样从设备上部就可以看到内侧的图片了。相邻的两张图片只有微小的变化。当鼓旋转得足够快时,您就会误认为正在看一个移动的图像。这些图片是一些典型的重复动作,如:一个人在走路、跳舞,因为这些动作很容易循环,在这些循环图片中最后一张图片和第一张图片几乎是一样的,这样,一系列的图片才可以建立一个单一的模拟运动循环,无穷重复就可以产生不停运动的幻觉。

    最早的电影放映机大约出现在19世纪后期。18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小酒店里,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马奔跑时有几只蹄子落地?由于马奔跑的速度太快了,根本无法看清楚马蹄的着地情况。英国摄影师麦布里治在跑道边并列安置24架照相机,镜头全对准跑道;跑道另一边的24个木桩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连接着每架相机的快门。赛马飞奔过来,依次把24根细绳绊断——24架相机依次拍下24张照片。麦布里治将24张照片依次贴在一张纸带上,答案立刻就出来了:马在奔跑时,总有一只蹄子是着地的。

    意想不到的是,麦布里治又发现了一个秘密。他无意中快速抽动那条照片带时,照片中的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马竟然动起来了!麦布里治被这一景象吸引住了。他跑回家,把这些照片按顺序均匀地贴在一块玻璃圆盘上;另外他又做了一块同样尺寸的金属圆盘,并在贴照片的位置上,开了一个和照片大小相同的洞。然后,麦布里治用幻灯向白幕放映这些照片,立刻,一匹马就在白幕上“奔跑”起来。麦布里治高兴极了,他把自己设计的放映机叫作“显示器”。

    1887年,发明家爱迪生受到显示器的启发,成立了第五研究室,专门致力于电影的研究。经过一番努力,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造出了第二代放映机。

    不过,第二代放映机存在许多缺点,它不能投影于幕布上,每次放映只能供一人观看,而且,由于它是让胶片连续不停地经过片门,而不是以“一动一停”的方式(这种方式,才适合人的眼球观看),因此,画面很不清晰。爱迪生对自己发明的这台“放映机”也很不满意,可是他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胶片传送方式的问题。

    活动电影放映机

    1891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一切都随之改变了。活动电影放映机在光源前使用一个发动机来旋转胶片条。在一个小房间里,光源将胶片上的图片投射到一块银幕上。

    1895年,吕米埃兄弟——路易斯和奥古斯特发明了一款让全世界吃惊的电影放映机。这种便携式设备是照相机、胶片处理室和放映机的综合体。兄弟两个在法国乡村拍摄了最多只能播放几分钟的胶片。然后,他们当场处理和放映胶片。

    第二年,老式放映机(活动电影放映机的另一个变体)宣布了一个崭新的娱乐时代的到来。老式放映机的工作原理与活动电影放映机相似,但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图像被投射到房间里的一块大银幕上,而不是在小房间的一块小银幕上。从此,第一家电影院诞生了,这就是位于美国匹兹堡市的“五分钱戏院”。

    胶片放映仍是主流

    经过20世纪初期一段时间的发展,电影和放映机更加复杂了。工程师用输片齿轮和卷轴来装配放映机,使得胶片在光源前的快速移动更为容易。电影的长度从几分钟变为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在上世纪20年代末,常去看电影的人就已经可以欣赏到有声电影了。第一部彩色电影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40到50年代期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同时银幕格式也得到了发展;输片盘始创于60年代,它使电影业发生了彻底的改变;70年代和80年代,自动化开始占主导地位;90年代数字音响问世,同时LCD技术开始发展。(LCD是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简称,LCD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在一些一流的电影院里,数字放映机蓬勃发展,但模拟信号还是电影院中的主流。这完全是出于实际考虑,大多数电影院都有模拟信号放映机的备用零件和设备,问题也可以由本地技术员轻松解决。相比之下,维修数字放映机则要麻烦得多,额外购买零件以及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都会增加影院的成本。数字放映机使用LCD来产生图像,而不是胶片。听上去这很不错,不会再有划伤或污渍。但LCD存在一个重要缺陷:如果LCD有一两个坏的像素(这种情况经常有),那么在这台放映机上放映的每一部电影都会全程出现瑕疵,而使用胶片时,一旦替换了划伤的胶片,就不会出现问题。

    所以,现在电影还是有两种放映方式:有传统的胶片模式,还有数字电影放映模式。人们认为,看电影的感觉,还是胶片的好,很多人都是冲着胶片的色调去看的。数字电影看起来跟用电脑看的感觉一样,影院里无非屏幕大一些。因此,虽然技术在革新,但是胶片电影还是当今的主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