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采风/副刊
  标题导航
改革创造县级剧团“市场神话”
发泄“私愤”
不能损害公众利益
图片新闻
内蒙古专项整治电子游艺娱乐场所
橘子洲摄影节启用低碳评片系统
日本话剧《早安妈妈》低价进校园
第十届道教音乐汇演举办
北京朝阳:多元发展公共文化
专家呼吁:报告文学切莫缺失文学性
天价图书:物有所值还是营销噱头?




 中国文化报 >  2010-11-0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泄“私愤”
不能损害公众利益

    郭人旗

    近日,国内两大互联网软件运营商腾讯QQ与奇虎360之争闹得沸沸扬扬,大有图穷匕首见之势。一个是国内最大的在线即时通讯工具,号称拥有多达10亿的用户;一个是国内最大的安全软件,据说覆盖了75%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如此的“巨头”之争注定会“万人瞩目”。起初,公众还只是看热闹,作壁上观。毕竟,二者之争主要是针对彼此的商业声誉打口水仗,并不涉及公众自身的利益。然而,11月3日晚,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数以亿计的360软件用户突然发现自己的QQ被下线了,与朋友亲人的联系被隔离了,一时之间,舆论哗然,各种谴责之声不绝于耳。本来在争论漩涡中略站舆论上风的腾讯公司一时成为千夫所指。

    笔者电脑桌面上既有“企鹅”,也有“奇虎”。说实话,作为一名电脑族,我对二者都存在严重的依赖症:一天不上QQ,总觉的心里像少点什么;同样,一天不运行360云查杀,总担心电脑遭到木马攻击。而且,我相信大多数公众和我有着相同的感受。这一则从侧面说明了两家软件运营商的巨大成功;二则在各自领域的垄断地位也给了它们敢于无视民意、胆大妄为的最充足的底气。对于二者在商业道德伦理上的是非以及如此行为是否有违市场公平竞争,我不想做过多评论。我想说的是,无论事情真相如何,也不管孰是孰非,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作为公共资源的强势支配者,发泄私愤不能绑架无辜的消费者,不能拿公众当替罪羊。

    作为消费者,公众在安装QQ之前是和运营商签署过电子协议的,尽管多数用户可能不会过多留意协议的具体内容。但据笔者所知,该协议似乎并没有规定使用QQ者一定不能装载360软件。既然如此,凭什么运营商说卸载就卸载?尤其对于那些QQ付费用户,用户付钱了,服务却被擅自中断,哪有这般道理?对于360来说,同样如此,打着“用户利益至上”的大旗,干的却是损害用户利益的事情。因此,两者的做法都不可取。

    一种事物诞生之初可以是个人行为的产物,但一旦进入公共领域,为广大公众掌握和应用,便演变为一种公共利益。当各种矛盾冲突时,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优先性应该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反观腾讯与奇虎之争,所谓的“用户利益至上”,不过是他们赢取市场的一个幌子,其骨子里追求的还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颠扑不破的道理,相信每一个人都耳熟于心。挑战商业道德底线者、绑架公众利益者,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当然,一个公平、健康、有序竞争的商业网络环境的营造,既要靠网络企业的道德自觉,也要靠制度的约束和行业的引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