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娜
国家旅游局将2010年确定为中国世博旅游年,为期184天的2010年世博会,让更多人走出家门,了解世界,更激起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在大众旅游不断发展的2010年,旅游数据又屡创新高:“五一”黄金周适逢世博会开幕,各地居民出游意愿高涨,13个重点跟踪城市共接待游客2544.8万人,同比增长23.3%,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4.7%。“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全国接待的2.54亿人次旅游者中,39个重点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92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3亿元,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实现旅游收入612亿元。
上海世博会成国内游王牌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国内游市场上当之无愧的王牌,世博游空前火爆。随着5月1日世博大幕正式开启,旅游经济迎来新一轮发展。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初步统计,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直接旅游经济收入将超过800亿元。上海世博会不但有效助推了上海游客接待量的大幅增长,更直接带旺了周边城市如杭州、苏州、无锡等地的游客量。
在世博会举行期间,人们相互之间常问候:“您去世博了没?”那时世博的关注度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旅游项目。7308.44万人次,刷新了任何一届世博会的参观人数。与此同时,上海世博会也刷新了大阪世博会纪录,日均参观人数超过37万人次。但参观一些热门场馆需要排队七八个小时,排队达到数公里,这也许是另外的世界之最。
2010年围绕中国世博旅游年这一主题,全国各地旅行社推出了一系列世博旅游推广活动,令世博游空前火爆,华东游多项旅游数据创下新高,沪、苏、浙三地旅游局在长三角范围内策划和推出了55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包括都市风情游、乡村休闲游、美食购物游、邮轮游、古镇游、民俗游、体育文化游、历史建筑游、修学游等各类产品。
虽然火热的世博已经谢幕,但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上下游资源纷纷看好后世博游市场,已经转而开拓“后世博游”。
海南国际旅游岛出发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这一事件为2010年的旅游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010年12月27日,海南省“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终获批准,境外旅客离境购物退税从今年1月1日起全面铺开,国内游客离岛购物免税业务则会适时推出。
海南国际旅游岛可谓贯穿全年的重要新闻。在海南全岛欢呼的同时,一系列现实问题则亟待解决,海南房价乘此东风一路高飙;旅游环境还需提高;旺季三亚旅游线路价格暴涨,酒店价格狂涨500%,甚至出现炒酒店客房族;“十一”黄金周遭受台风暴雨暴露出海南旅游环境的脆弱……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需要循序渐进,把基础设施搞上去,把服务提上去才是当务之急。
赛事吹热观赛游
2010年,在国际上,南非世界杯在全球掀起一场去南非观赛游热潮。在国内,借助亚运的东风,亚运期间广州游客人数屡创新高。据广州旅游局数据显示,亚运期间,广州市接待总人数为866万人次,同比增长42.10%。其中有32.26%的游客此行来穗的主要目的与亚运有关,69.18%的游客表示对广州旅游有着浓厚的兴趣。
旅行社借助亚运的契机对广州旅游产品重新整合,旅游产品向特色游转型。2010年9月初,69条新广州游线路的新鲜出炉,为亚运旅游打响了第一炮。“新广州城中轴线”“亚运场馆游”“广府文化”“珠江画廊”为主题的“亚运广州游”线路一一亮相。自亚运会以来,包括珠江夜游在内的广州一日游多条线路十分热门,不少外地游客以“观赛+游览”的方式来到广州及周边城市。10月,随着广州塔、海心沙等新地标陆续开放,新广州游的内容也变得更为充实有趣。广州塔开放首日便迎来8000名游客,为亚运前的“十一”黄金周的广州游注入一剂强心针。11月,广州亚运会开幕前夕,大批省内外游客到广州观赛、游览,旅行社接待量大幅增长,“新广州游”几乎团团爆满。广州美食一日游、广州亚运文化精品线路等,浓缩了广州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亚运效应”日渐在广州旅游经济中凸显。
旅游演出重点名录出炉
2010年11月9日,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发布联合评选出首批《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西湖之夜》、《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等35个文化旅游演出项目上榜。其中12月9日,《宋城千古情》的缔造者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
捆绑申遗成热点
8月1日,“中国丹霞”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横空出世: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榜上有名。中国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文化遗产。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已增加到40个。
此次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个遗产地共同点是,申遗主体并非一家,而是以打包的形式重新整合资源进行申遗。他们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计划申遗或正在申遗的地方开始挖心思、想点子,将存在共通处的地方景区进行打包,期望以此增加申遗的成功率。
虽然申遗是出于对资源的保护,但似乎更多地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申遗成功就涨价,俨然成了一种惯例,如张家界、西递宏村、九寨沟、黄山等许多景点都是在成为世界遗产后大幅提高门票价格,花巨资申遗,最后买单的还是游客。
涨价风继续盛行
虽然冬季许多景区实行了淡季门票,但是,去年初到年中轰轰烈烈的涨价潮如往年一般上演,引起热议。
5月30日,山东省物价局召开了“三孔”(孔府、孔庙、孔林)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6月3日,与“三孔”相隔百里之遥的山东邹城“二孟”景区召开门票调价听证会,涨幅定为20元。6月18日,青岛崂山风景区召开调价听证会,涨价约30%。7月,平遥古城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仍然以24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涨价25%的决定。此外,湖北武汉黄鹤楼公园门票从50元涨至80元、四川宜宾蜀南竹海门票拟涨至85元。
国家发改委曾于2007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参观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景区同一门票价格上调周期不得低于3年,而2010年恰好3年期满,压抑涨价欲望多时的各大景区,无论有没有涨价理由都纷纷提价,刮起涨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