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纪事/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纪事/副刊
  标题导航
初入江湖的金庸
“外婆的澎湖湾”在哪里
拉苏荣的申遗之路
向阳湖小记




 中国文化报 >  2011-01-23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入江湖的金庸

    金 庸

    近期,由作家、学者蒋泥和孔庆东所著的《梦游九天——金庸的醉侠世界》,由东方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目前最为完整的金庸传记,一直写到金庸先生二○一○年九月获授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作者对金庸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进行了全新的定位,很多观点非常新颖独到。下面节选一段文字,以飨读者。

    上世纪五十年代,金庸为别人打工时,常以笔名“姚馥兰”和“林欢”来写影评等,并且创作电影剧本,对各种艺术样式都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学过芭蕾舞,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当时罗孚是《新晚报》总编辑,后来他回忆出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他(金庸)有一段时间去学芭蕾,在一次报馆的演出中,他还穿上工人服,独跳芭蕾舞,尽管在艺术上那是不合格的,却是令人能够留下印象的。”

    《新晚报》轻松愉快的风格,使金庸身心都得到相当的舒展。在这里,他遇到两位重要朋友,一个是罗孚,另一个便是与他志趣相投、才华并称,日后也成为“一代大侠”的梁羽生。梁羽生本名陈文统,广西蒙山人,小金庸一岁,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系,也是《新晚报》的副刊编辑。他和金庸都爱下棋,闲来无事常摆局对弈,并同在《新晚报》上撰写棋话,皆十分精神。两人更有一个共同爱好,那便是武侠小说。书生论武,分外兴致,如《蜀山剑侠传》、《十二金钱镖》等旧武侠作品,一旦谈起,都兴致勃勃、口若悬河。此时,金庸或许还不知道,他生命中一项重要事业便要由此起步,一代新派武侠,已经呼之欲出了。

    金梁当时谈侠论剑,兴致虽高昂,又都有文字创作经历,却尚无亲自操笔上阵之心。新派武侠小说的“药方”已齐,“药引”未备。到一九五三年,“引子”终于来了,当年香港两位拳师的一场比武,便是导火线。

    这两位拳师,一是太极派的吴公仪,一是白鹤派的陈克夫。武无第二,他们既要分出高下,便选了擂台比武的方式。然而当时香港禁止打擂,澳门却不禁,所以他们把擂台设在澳门的新花园。消息传出,立刻引起好热闹、喜猎奇的香港人的注意,报纸更是以此为新闻热点,大肆宣扬。《新晚报》自然不甘落后,立刻出一个“号外”,结果是瞬间卖空。尽管比武当场,并无报界事先渲染的紧张刺激,数分钟便分出胜负,但市民对于比武、争斗胜负的爱好,引发罗孚的灵感,便有了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的想法。

    深知手下这群干将平素对于武侠的爱好,罗孚决定就地取材,叫他们变“说”为“写”,必受读者欢迎。他先找文史造诣颇深的梁羽生,梁一口答应。比武次日,《新晚报》便刊出即将连载武侠小说的预告,读者自然感兴趣。梁羽生果然不负厚望,仅仅酝酿一日,《龙虎斗京华》便开始见报,一路连载。

    日后看来,这部小说仍不脱许多旧武侠的套子,“其所用楔子、回目、笔法无一不‘旧’,甚至部分故事情节、人物亦明显套自白羽《十二金钱镖》”(叶洪生语),但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却令他们耳目一新。小说曲折的情节、生动的打斗、激烈悲伤的感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兴趣,报纸销量大幅上翻。《龙虎斗京华》打响,香港报界顿然掀起武侠热。梁羽生声名日隆,各大报纷纷前来约稿,分身乏术,罗孚又“挖”出金庸。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金庸见梁羽生一举成名,不甘落后。但他之前从未写过武侠,一时不免棘手苦思,最终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家乡着手,选择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乾隆身世之谜,写海宁传说里的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这件事。故事里引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给真人披上传奇的外衣,虚实转换间令读者心理上既感亲切可信,又能随作者的想象驰骋翱翔。金庸熟读《三国》,知道这种虚实之间的妙趣。可是作为武侠小说,笔下虚构的人物,其发挥余地比历史上实有其人的角色更大,更能表达作者的独创性。金庸为此虚构了他的第一个主人公——书生侠客陈家洛。一九五五年,《书剑恩仇录》(又名《书剑江山》)诞生,“金庸”这个笔名也第一次问世。

    在陈家洛身上,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江南陈家的儿子,乾隆的亲兄弟,又是反清复明组织的头领——复杂的身份带来了他的复杂性格,陈家洛在金庸小说人物系列中,固然算不得可爱,但他性格的丰富性,并不逊色。

    有梁氏小说参照在前,《书剑恩仇录》已经基本摆脱了旧派武侠的路子,虽仍沿用旧体诗词回目,遣词造句上却开始走西方小说和新文学的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部小说起,金庸武侠中“侠情”结合,非常鲜明,情爱给人留下的印象极深,尤其花费大量的笔墨描绘女性。尽管后来有人批评金庸对女性的描写过于浅薄片面,但他的女性角色,称得上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各有魅力。

    《书剑》中的陈家洛,和两位少女之间的爱情悲剧,更为吸引读者。她们性格上的差异非常典型:霍青桐才干出众、个性鲜明;香香公主美丽绝伦、天真纯洁。通过陈家洛在两位少女中的抉择,金庸写出了他的性格悲剧。霍青桐至今仍是金庸笔下最惹人喜爱的女性之一,香香公主虽被讥为“花瓶”“木头”,但把她写得那样完美无瑕、纯真清澈,开金庸小说中女性“美”之先河,叫人难忘。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开山之作,情节曲折、描写细腻,出手不凡,融入历史宗教、天文历算、琴棋书画、诗词典章、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等元素,引起极大的轰动。小说把研究乾隆是否汉人一事,推到高峰。

    金庸在三联版后记里说,这部小说“最初在报上连载,后来出版单行本,现在修改校订后重印,几乎每一句都曾改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