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四羊铜尊到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台,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的代表之作全部汇聚于此。这就是即将向世界揭开神秘面纱的中国国家博物馆。4月1日,伴随着大型主题展览“启蒙的艺术”开幕,经过3年多改扩建的国博也将重新开馆迎客。
据了解,国博方面没有计划举办特殊的开馆仪式,“启蒙的艺术”即为国博的开馆之展。“启蒙的艺术”展览由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及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推出。德方共提供588件(组)艺术品及其他展品参展,展期12个月,重点展示德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艺术与生活。
另外,“印加人的祖先公元1至7世纪的古代秘鲁”展览将于4月28日至10月28日在国博美洲厅举办。展品来自秘鲁国家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博物馆,总计180件,包括陶器、纺织品、金属制品、石器等。
据介绍,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所有代表性的文物,国博几乎全有收藏。2010年初,国家文物局将其管理的39万余件文物整体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些文物一部分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贸口岸验扣并移交文物部门的玉器、书画、金铜佛造像和杂项等文物,另一部分是从天津外贸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接收的其他文物。从2007年至今,在国家文物局和各地文物部门以及各界收藏家的支持下,国博馆藏数量达到100余万件。
投资25亿元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后,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19.19万平方米,800至2000平方米展厅达到49个,其中包括为举办国际展览而开设的亚洲厅、非洲厅、欧洲厅、美洲厅。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透露,国家博物馆的场馆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博物馆的水平。初步预测,新馆年参观人数将达800万到1000万,而过去最多的时候这一数字为300万。基本陈列是免费的,有一些专题陈列,因筹办费用比较高,所以会酌情收取低票价。(小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