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化共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论坛
  标题导航
展现人文江苏 共享水乡风情




 中国文化报 >  2011-02-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展现人文江苏 共享水乡风情
——文化共享工程江苏省分中心资源建设成果展示

    《姑苏闾门图》

    《一团和气》

    《如意麒麟送子》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三百六十行图》

    吴淞江下游鸟瞰

    高邮民歌表演

    中国近现代史系列讲座

    锡剧

    编织苏绣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演奏

    在瘦西湖公园表演扬州清曲

    扬州市支中心举办文化共享社区奥运行

    苏州市支中心举办“牵手春天”妇儿分馆剪贴画活动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文化共享世博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图片展江苏泰州兴化笫二实验小学展区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所藏民国文献非常丰富。为此,文化共享工程江苏省分中心专门制作了专题片和数据库,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整合。2009年,文化共享工程江苏省分中心组织摄制组,奔赴江苏的扬州、无锡、苏州和南京等地,拍摄了20集的江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结合翔实的史料,展现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该专题片分为水乡声韵、水乡印象、水乡风情三部分。

    水乡声韵包括昆曲、扬剧、江南丝竹、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苏州评弹、扬州清曲、南京白局、高邮民歌。

    昆曲:昆曲起源于苏州地区,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支幽兰。昆曲的表演有独特的体系和风格,其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扬剧:原名“维扬文戏”,20世纪30年代中期称为“维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扬剧角色行当的表演程式大多从昆剧、京剧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锡剧:锡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迄今有100多年历史。解放前叫“常锡文剧”,解放后改成“常锡剧”,简称为“锡剧”。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

    江南丝竹: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而得名。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以玄妙观道教音乐为代表的苏州道教音乐属于正一派道乐,历史可追溯至西晋。它继承了古代音乐的传统,吸取了庙堂音乐等成分,还受到堂名音乐、江南丝竹、昆曲、吴歌等吴地音乐形式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被誉为“姑苏仙乐”。

    苏州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故事。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琤,十分悦耳。

    水乡印象包括无锡惠山泥人、扬州玉雕、苏绣、扬州剪纸、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秦淮灯彩、南京云锦、扬州漆器、扬派盆景。

    无锡惠山泥人:惠山泥人在明代发展到了鼎盛,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惠山泥人工艺中融入石膏制作的技法,自此产生了石膏工艺泥人的新品种。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

    苏绣: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及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苏绣逐渐形成了精、细、雅、洁的艺术特色,以及平、光、齐、匀、和、顺、细、密的技术风格。苏绣的技法和针法丰富多彩,最著名的有沈寿发明的仿真绣、杨守玉发明的乱针绣和后期发展起来的双面绣、异色绣等,巧夺天工。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明末清初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繁盛时期,当时的画铺有四五十家,大部分设在枫桥、山塘街、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至报恩寺塔一带。成为中国南方年画的生产中心。

    秦淮灯彩:秦淮灯彩是我国传统灯彩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自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秦淮灯彩艺术得以迅速发展,享有“秦淮灯火甲天下”的美誉。

    南京云锦: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南京云锦历史久远,工艺极为复杂精细,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由于产品长期专用于皇室,在织造时往往不惜工本,形成了用料精良、图案丰富、造型优美、设色浓艳、金碧辉煌的特点。

    水乡风情包括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和秦淮灯会。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吴东地区的甪直、车坊、斜塘、胜浦、唯亭、张浦、锦溪、周庄等地区的农村妇女,至今仍有人穿着传统而独特的江南水乡民俗服饰,她们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大襟拼接衫、拼裆短脚裤、束褐裙、裹卷膀、着绣花鞋,地方特色非常浓郁,相传这就是春秋时期吴国女子的服饰,已流传了2500多年。

    秦淮灯会: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

    由于南京所藏民国文献比较丰富,所以,江苏省分中心专门制作了一系列数据库和视频节目等。如中国近代文献图像数据库收录了从1840年到1949年的文献,目前已制作完成条目十余万,设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宗教、法律、人物、民国建筑等15个栏目,每个栏目下设有多个子栏目。同时,江苏省分中心还举办了一系列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讲座,深受人们喜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