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论坛
  标题导航
一个民办图书馆的乡村教育理想
“炮龙节”舞动广西宾阳
文化共享工程网上庆元宵
浙江嵊州:“文化育警”推动公安事业发展
安徽天长:农家书屋成农闲“充电站”
读者与图书馆走得更近了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2-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见成效
读者与图书馆走得更近了

    2009年10月1日,重庆市图书馆免费对公众开放,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实现免费开放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随后,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及部分区县公共图书馆也开始免费开放。一年多来,重庆市在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享受公共文化发展的成果。

    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五心”

    2009年,重庆图书馆克服了运行成本提高、管理难度加大等困难,在全国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免费开放,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读者量出现“井喷”,社会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免费开放拉近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公共图书馆的距离,2009年中秋、国庆长假8天内,重庆图书馆接待读者5万人,为3000余人免费办理读者证,到馆读者量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7.1%。同时,馆内公益讲座、展览,面向下岗职工、农民工、未成年人的计算机免费培训等同步推进,为来馆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2010年到馆读者达到143万人次,外借书刊81.5万册次,持证读者突破14万,各项数字创历史新高。

    2009年,重庆市少儿图书馆的借阅人次是20.8万。2009年底,该馆实现免费开放。2010年,这个数字变成47.3万人次,同比增长127%。这一年中,还有一些数字发生了变化:外借册次从32.7万册上升为45.4万册,读书活动参加人次由4万提高为6万,数字资源阅读人次自1.5万跃至3.8万。

    用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话来说,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以后,阅览证、借书证办得多了,看书看报的人多了,读者查询资料信息的次数也增多了。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各地的“五心”,即文献收藏中心,文献咨询和阅览中心,文献加工和使用中心,文化共享工程中心,古籍保护中心。

    免费了,质量没有下降

    免费的大餐能不能保证口味?服务质量成为摆在免费开放图书馆面前的首要问题,重庆市各图书馆下足了功夫,从优化环境、强化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入手,把方便来馆群众摆在第一位。

    为便于免费开放借阅,重庆图书馆重新整理图书50万余册,购置添加新书5万册,开通了重庆数字图书馆,向未成年人开放电子阅览室。重庆市少儿图书馆推出“同在一片蓝天下”农民工子女免费培训、“我为祖国喝彩”等系列读书活动,深受群众欢迎。除了在文献资源、服务项目、读书活动、开放时间等方面进行优化外,还在阅览座位、查目台、咨询台及借还书台的布局、馆内标识等细节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部分区县公共图书馆积极为读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扩大阅览室面积,增加阅览座位,为读者排忧解难,为开展免费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质的服务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为了切实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重庆市加大了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实行免费开放前,各馆收费主要用于补贴运行经费不足,实现免费开放后,收入大幅降低的同时,由于来馆人数增加,运行成本大幅增加。免费开放后,重庆图书馆每年新争取经费422万元,重庆市少儿图书馆新争取118.8万元,确保免费开放工作落到实处。图书馆还加强了技术保障,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将过去的多种读者证合并为一种证,对ILAS系统的办证及借阅规则进行了大幅调整,更改相应参数,解决图书防盗问题,重新购置了防盗仪。同时,提前两个多月动员职工利用工作间隙时间,对近20万册开架借阅图书加装了防盗磁条。

    当然,免费开放并不代表所有服务免费,为确保文献的有效保护和项目的持续运行,重庆市各公共图书馆古籍和珍贵文献查阅和复制保护费、超期书耗费,文献复印、打印费等项目尚未取消。

    免费开放带来新挑战

    由于实现免费的时间并不长,重庆市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撑,经费投入不足、开放度不够、服务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依然存在。

    重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刻感觉到,读者的大幅增加,迫使公共图书馆的书刊质量和数量需要提高标准,这种情况下,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加强资金保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多渠道投入的运行格局就变得非常必要。同时,免费开放之后,图书馆接纳人员不但有读者、学生等,更有部分人员带着休闲、游览等目的进入场馆,图书馆在日常管理上要出台相应政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作好服务,确保免费开放规范有序进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专家建议,公共图书馆要实行总分馆制,开展通借通还服务,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书刊排架规律、借还书日期等,进一步方便读者,完善服务。为了让公共文化场馆资源利用更加公平、合理和有效,图书馆应保留部分合理收费项目,包括公共图书馆文献外借超期费、文献丢失赔偿费、借书证押金、滞纳金、文献复印费等项目。

    本报记者  刘 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