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一层的视障阅览室一反往日的宁静,这里开展的“迎元宵,猜灯谜”活动让50位视障读者过了一个充实的元宵节。在附近居住的视障读者杨磊说,视障阅览室不仅是他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结交了不少朋友,平日单调的生活愈加充实起来。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就出现了多家盲人阅读服务机构:1988年,上海市成立了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1990年,南京图书馆和南京市残联联合成立了南京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1993年5月,广州盲人图书馆建立,为让盲人更方便地阅读到需要的点字书刊和有声读物,图书馆先后开展了上门办理借阅手续和送书上门服务,盲人只要拨打热线电话,告诉管理员想看或想听的读物,工作人员就会按时把书送到盲人读者的手中。2002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视障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国内最早专门设立视障阅览室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在这里,视障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图书借阅服务,还可以定期参加馆里组织的计算机培训、朗诵和讲座等活动。据统计,经过几年的发展,该视障阅览室已为上万名视障人士提供了服务。
盲人如何获取文字信息
北京西城区图书馆的视障阅览室虽然仅有三四十平方米的面积,但纸质盲文书籍与数字资源却一应俱全。除了丰富的盲文图书和有声读物之外,供盲人使用的几台电脑均装有明盲文转换软件和盲文书籍文本文件;从国外引进的轻型盲文刻印机可双面同时打印盲文。据馆长闫峥介绍,图书馆已经连续8年为视障者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如今,视障阅览室藏有各类盲文图书1623册、无障碍视听资料12387盘。视障人士不仅可以在这里阅读书籍、欣赏音乐,还能观看“无障碍电影”,所有的视听资料也都可以借回家使用。此外,为了方便视障人士安全进出,进入图书馆一层大厅就可以直达阅览室,洗手间、进出通道等都设置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还特别为盲人安装了红外语音提示。
盲人如何用电脑获取信息?在该阅览室里,工作人员演示了视障读者使用电脑的全过程。在阅览网页时,视障者通过普通键盘上的“上下键”和“回车键”就可以简单地完成操作。通过特殊的读屏软件,电脑屏幕上除图形以外的文字都能够以声音的形式被读出,从而使视障者能够与正常人一样使用电脑。比如:要查找电脑屏幕上的某部分文字内容,就可以按“上下左右”几个光标键,屏幕上的光标移到哪个字,电脑就会自动发出这个字的读音。当听到“起始位置可输入”的语音提示之后,盲人可以输入要去的地址。由于用拼音输入法会显示出同音而不同的汉字,因此在选择汉字时,电脑会自动组词念出。另外,盲人阅览室的电脑在普通键盘的下方会设置一个盲文点字显示器,视障者通过触摸点字显示器也可以对电脑屏幕显示的内容进行阅读。针对弱视群体,阅览室还设置了一台多功能视频助视器,把普通的书籍与期刊放到助视器下,通过放大按钮,屏幕就会将所要阅读的文字放大很多倍。盲人利用电脑键盘还可以进行盲文输入,“由于盲文输入只需要6个键,所以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也需要进行计算机培训。”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从2002年开始,西城区图书馆已为视障读者举办了9期培训班,培养了100多名学员。“事实上,图书馆这间面积并不大的阅览室不仅是视障者阅读的一方净土,更是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勉励的场所。尤其是馆内举办的培训班和各类活动,他们都非常有兴趣,基本每次都参加。”闫峥说。
视障阅览室该如何走下去
2006年7月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防盲治盲规划》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约1200万人,其中盲人约500万人,低视力者约710万人。但是到视障阅览室“读”书的读者却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许多藏书利用率不高,高成本投入的数字化阅读设备也逐渐沦为摆设。
视障阅览室为何会出现温而不火的情形?首先,真正上过盲人学校接受正规教育、能够到图书馆“读”懂盲人图书的读者只占盲人总数的0.01%;其次,有些盲人不愿意接触陌生人,也拒绝接受外界的新事物。另外,虽然全国在城市建设时在人行道上都铺设了盲道,但盲道占据、堵塞现象也十分严重,“出行难成为视障者到图书馆享受阅览服务最大的障碍。”闫峥说,“所以,只在图书馆设立阅览室并不能解决为视障者提供服务的需求。”“基于此,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一些书籍进行语音录制,然后再做成MP3格式,这样读者可以进行拷贝带回家阅读,我们也会对部分读者进行上门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社区图书馆的视障阅读服务,目前,西城区已经有两家社区图书馆开展了这种服务。”闫峥说。
不少图书馆界的专家表示,需要加强社区图书馆的盲人服务,并适当引入志愿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馆员刘文勇说,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社区图书馆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其建设和管理还处于未完善阶段。图书馆建起来了,但谁来管理、如何管理还没有一个法定标准。社区图书馆有它的优点,为视障者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如果能够把社区图书馆很好地利用起来,视障人士的阅读需求也会逐步得到满足。广西图书馆研究馆员刘晓君认为,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在国外图书馆界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盲人图书馆(室)的建立和发展,盲人图书馆(室)引入志愿者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志愿者可以深入到社区、盲人按摩诊室、盲人学校等向盲人介绍视障阅览室,在发展盲人读者的同时,还可以提供送书上门服务、计算机培训等。
今年2月9日,北京首家民间盲人图书馆建成开放。这表明不仅是公共图书馆,一些民间组织也在努力为视障群体提供阅读服务,为视障人士点亮黑暗世界里的那一盏灯。
本报记者 杜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