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演艺营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演艺集聚区:不是仅建剧场群
真实的虚幻
“春班”下乡 企业出力
《天幻Ⅱ——太阳鸟》10场低价惠民
民资撑起浙江海宁演艺舞台
票价居高之痛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2-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资撑起浙江海宁演艺舞台

    浙江海宁,一个人口65万、以皮革城闻名的县级市。而该市的演艺产业也日渐红火,刘德华、张学友等港台明星来开个唱,宋祖英、蒋大为、孙楠等国内著名歌手来献歌,刘谦中国巡演来海宁秀绝活,奥地利施特劳斯爱乐乐团带来品质视听。演艺产业为何越做越大?据调查,海宁的演艺大舞台主要由民资撑起。

    2003年海宁市投资1.35亿元,建起有5180个观众席位的浙江省一流大型体育馆。海宁打破“政府办体育办演艺”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将场馆租赁给了民营企业浙江鸿翔集团旗下的鸿翔体育文化产业公司,经营期为8年。

    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虞铭华介绍,当初政府的意图是避免场馆常年“铁将军”把门,租赁给企业的附带条件是“每年举办或承办观众超过3000人或省级以上文艺活动不少于2次”,这一条件成了海宁演艺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去年10月25日,海派清口专场“立波下江南”在海宁市体育中心开演,全场座无虚席。对此,鸿翔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良早有预料。他笑说:“海宁方言与上海话如出一辙,不存在语言障碍,周立波的演出想不火都难哦。”

    王伟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立波下江南”这场演出,票务收入约400万元,企业冠名费及赞助费约40万元,扣除演出费、招待宣传等费用150万元,反馈冠名企业18万元票务以及向其他赞助企业和鸿翔集团客户赠票若干,演出净利润为100万元。

    据了解,去年鸿翔公司还举办了海宁潮音乐节、《笑洒海宁滑稽笑星文艺晚会》等,每场演出平均出票率达到85%。在这些演艺活动中,鸿翔公司不仅赚得了利润,更获得无形的品牌效益,对该集团建筑、房地产、工业、商贸等四大产业都起到了积极的提升推动作用。

    鸿翔集团老总姚岳良说,如今鸿翔的品牌响当当,深得客户信任,能够吸引各地人才,能得到政府重视和银行支持,这样的效果普通广告是远不能及的。近几年,鸿翔集团每年产值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0年产值近50亿元,税收超过两个亿。而将文化体育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姚岳良本人,还在浙江省文化厅、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2010年度“文化新浙商”评选中,获“文化新浙商”殊荣。

    虞铭华介绍说,浙江省委2008年部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后,海宁市出台了相关具体实施意见,规定“对企业按市场模式运作承办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给予10万以内奖励”。2009年、2010两年,海宁安排该专项资金达400万元。这些政策对引导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

    海宁还有意识地将会展经济与演艺产业联动,会展经济为演艺产业提供良好平台,演艺产业为会展经济做宣传、造气氛。每年的国际钱江观潮节、中国皮革博览会、中国家纺博览会,以及去年推出的中国国际轮滑节等都带来了大量游客,为演艺市场带来人气。

    据统计,近5年来,海宁每年举行大规模演艺活动有五六场,累计观众人数达25万人次,有87%的演出盈利。

    本报驻浙江记者 苏唯谦  通讯员 沈婷婷 吴少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