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非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百年晋剧的三十年传承路
云南非遗保护出实招收实效
佛山元宵节数十万人“行通济”
青岛“糖球会”延续传统年味
壮瑶“炸火狮”祈丰足保平安
痴心皮影艺术的林中华
失去传承人意味着文化断裂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2-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南非遗保护出实招收实效

    本报讯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以开展非遗普查为基础、以建立名录体系和扶持传承人为重点、以实现整体保护和动态传承为目的,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云南省带来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独特的彝族烟盒舞、藏族锅庄舞,巧夺天工的乌铜走银、个旧锡器、斑铜,还有傣族慢轮制陶、藏族黑陶、建水紫陶等。2006年5月,云南省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147项,目前省级项目已增加至217项,其中“阿诗玛”“泼水节”等75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项目。

    云南省非遗立法和保护实践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0年5月,云南省人大就颁布了有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为保护非遗传承人和防止民族文化失传,云南省已建立起四级传承人认定体系,并设立了财政专项资金补助非遗传承人。同时,建立了一批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依托的传承基地,并在群众中开展传承活动。(李悦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