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非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百年晋剧的三十年传承路
云南非遗保护出实招收实效
佛山元宵节数十万人“行通济”
青岛“糖球会”延续传统年味
壮瑶“炸火狮”祈丰足保平安
痴心皮影艺术的林中华
失去传承人意味着文化断裂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2-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痴心皮影艺术的林中华

    日前,北京前门大街年市红火开幕,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往参观,其中的皮影戏表演格外吸引大家的目光。参加表演的艺人都是北京龙在天皮影剧团的演员,该剧团是一家私营剧团,成立于2006年,如今已小有名气,每天都有很多观众去北京龙在天博物馆观看他们的皮影戏表演。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从事皮影戏的都是些老艺人,而北京龙在天皮影剧团的带头人却是一位“70后”——林中华。据悉,林中华在成立皮影剧团前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选择日渐式微的皮影艺术是源于他少年时代产生的皮影情结。“我老家在内蒙古农村,年少时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唯一的乐趣就是每晚去看皮影戏,那些白色幕布上的戏曲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后来,在一位唐山皮影老艺人的指导下,林中华开始接触、学习皮影戏。

    2006年,在北京打拼近10年的林中华厌倦了按部就班的工作,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用自己的全部积蓄组建了北京龙在天皮影剧团。成立之初,剧团地址选在北京前门大街,房租每年要80万元,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民营剧团来说压力很大。“在困难面前,勤奋是我们唯一的优势。”这是林中华经常告诫自己团队的一句话,他说:“皮影戏不是快餐文化,它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要想领悟其中的奥秘,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

    剧团成立后,如何让皮影得到都市人的认可成为剧团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吸收各方面的人才,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该团先后打造了3支皮影团队。如今,这几个团队已培养出自己的明星演员,不断接到电视台和重大节庆活动的演出邀请,有的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

    队伍壮大了,在演出剧目上他们也善于推陈出新。比如,他们把《红楼梦》改编成皮影戏,在北京大观园登场,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该团还把传统皮影艺术表演形式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相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舞台表演方式。2010年10月,该团精心编排的历史题材皮影戏《圆明园传奇》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这台皮影戏以“人影同台,多维变换”为最大特色,用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喊出了民族振兴的最强音。

    从最初的资金亏损到现在的收支平衡,从开始在800平方米房子里演出到现在拥有了2000平方米的表演场地,北京龙在天皮影剧团的生意日渐红火,该团也被评为北京市“星火工程”重点演出院团。

    本报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刘 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