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美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尤伦斯要撤,中国当代艺术会跌?
马克西莫夫再“回”中国
绚丽而梦幻
张宙星的彩墨世界




 中国文化报 >  2011-02-22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宙星的彩墨世界

    呵护图之三 (国画)  张宙星

    在当代中国国画界,张宙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绘画探索者,他以民间艺术为基点,努力开拓与传统文人画迥异的视域,表达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观其近作“鱼系列”彩墨画作品,图式极具抽象意味,圆浑朴拙的墨线纵横交错于画面,清雅而自然,单纯而厚重。

    中国水墨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后,正逐渐由古典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变。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并没有对中国艺术产生破坏,只是我们与西方艺术相比照时才发现自己的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脱离了艺术的核心,我们的绘画出了问题。张宙星深深地领悟到文人画的局限:师承的包袱局限了艺术的开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大的视野和更深邃的思考,更需要“外师造化”的率性与天真。观照齐白石和黄宾虹两位大师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高出同辈和前人的地方正是他们天性世界的保留和对传统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大胆吸收。张宙星接受了这个衣钵,他把视野投向了齐鲁胶东的沿海文化,把民间艺术作为创作的源泉。在故乡文化的浸淫中,《周易》“安土敦乎仁”的古训让他找到了力量,使他更自信、更洒脱,不让传统技法困扰他的激情表达。张宙星始终坚信艺术是心灵的表白,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开放而自由的彩墨艺术于是成为了他坚守的方向。

    当代一些国画家和书法家试图通过与古人“血战”超越古人或达到古人的高度,对当代文化结构的建构与开拓却不甚关心,也不关心人格传统的修为与蒙养。

    不能因为一篇伪造的王维“水墨为上”的山水理论而以为古人完全无视“丹青妙极,未易言尽”的绚烂之象。没有强有力的学说证明水墨是高于丹青的最终选择,宋代以擅长白描而著称的李公麟也在自己得意的《山庄图》中留下了自己极力探索的色彩画本,这并非所谓的青绿画法,而是超越笔墨的色彩视觉表达。对于这些,张宙星有着自己的独立见解,他认为文人画传统只是传统中的一个支流,当代文化结构的重组必然要求我们建立新的文化体系,这既不是对西方的文化价值的追随也非对传统价值的恪守,作为画家应当根植于本土文化,努力开拓平面视觉的崭新空间。

    张宙星的绘画当属于先锋派的绘画,与当代前沿水墨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无法找寻视觉模板,只看到一种近于随性的挥写。但通过一幅幅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探求一种适合他心性表达的语言方式。他喜欢原始的绘画,包括一些民间器物上的造型与纹理。单纯的浓墨线条结合朴拙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他追求的精神自由:以游戏的方式进入绘画,笔墨色彩交相呼应,画面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趣味。

    他的绘画犹如禅宗中的“当头棒喝”,让你刹那间放弃了内心先入为主的执着。林风眠就是这一方向的先驱者,他经过在法国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后,开始对中国的瓷器、壁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西方野兽派、立体派等现代主义理念同中国民间绘画相结合,开拓出了一条中国画革新之路。张宙星也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他多年来一直孜孜于陶器、木器、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中攫取灵感,尽量让画面单纯直接。他认为绘画是人类对生命不断探求后的领悟与表现,艺术应当放弃对物象的描摹和刻画,而追求人类早期绘画的激情和拙朴。早年家学的渊源,对前贤大师的深刻了解,使得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与探索。与世俗趣味拉开距离,寻觅自我精神的一方天地,才有好的作品不断产生,这正契合着中国笔墨的写意精神吧。

    方 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