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越南磨漆画展”呈现东方艺术之美
中国皮影意大利受欢迎
中国影片在休斯敦国际电影节表现不俗
贝宁鼓励中学生接触戏剧舞蹈
文化之旅 友谊之旅 感动之旅
相会在平壤的春天里
尼泊尔见闻录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4-2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尼泊尔见闻录

    尼泊尔民众在街头庆祝传统的尼泊尔新年。

    尼泊尔的“00后”。

    史 未

    2001年,我被派往尼泊尔工作。当时,尼泊尔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虽然临近但却陌生的国度。任期结束后,不断有朋友问我,在尼泊尔生活的两年多时间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仔细想来,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尼泊尔的男女老少,尼泊尔文化的生动和丰富也无处不在地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民族服饰受欢迎

    尼泊尔人酷爱本民族的服饰并引以为傲。除了少数年轻人有时穿T恤和牛仔裤,上了年纪的人平日里都喜欢穿民族服装。“沙丽”是尼泊尔已婚妇女穿的一种传统民族服装,未婚的姑娘则穿另外一种名叫“古鲁达”的民族服装——前者长裙袭地,端庄典雅;后者衣裤分体,轻盈活泼。

    别看这种民族服装的样式只有简单的两种,但颜色绝不单一,质地也绝不雷同。加德满都的街头永远都是那么令人眼花缭乱——阔太太们把昂贵的绸缎裹在身上,再搭配上流光溢彩的项链、手镯,穷人家的姑娘则戴上玻璃做的廉价饰品,别有一番活力和自信。

    尼泊尔人还有些很特别的着装习惯。比如,大多数尼泊尔人一年四季都懒散地穿着拖鞋,即便是在最冷的季节里,也随处可见这样的路人——把脑袋用围巾裹得严严实实,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一双脚丫却在四处透风的拖鞋里光着。更加有趣的是,他们光着脚也不觉得冷,真应了那句话:习惯成自然。

    饮食口味出奇重

    尼泊尔人喜欢在食物里添加各种香料,就连煮米饭都要放香料,炖菜熬汤更是少不了他们最爱的咖喱。光是放香料还不过瘾,尼泊尔家家户户都会自制一种佐餐的腌菜,味道又辣又咸又腥,非口味极重者不敢尝试。尼泊尔的甜食也甜得离谱。当地有一种很受欢迎的甜食,看似中国的元宵,是我至今吃过的最甜的食物,甜到嗓子里好像塞了一团棉花。

    有一次,到一个尼泊尔朋友家做客。热情的主人拿出了家里自制的蜜饯和果汁款待我。蜜饯吃起来居然辣辣的,果汁腥得令人难以下咽。酒足饭饱之后,主人又笑盈盈地端上一个盘子,里面盛放着一堆香料,用于清洁口腔去除异味。身边的一个尼泊尔朋友随手抓了一把放进嘴里嚼得津津有味,我见状也放胆试了一下,浓烈呛鼻的苦腥味让我直想喷饭。

    此外,尼泊尔人还对油炸食品情有独钟。加德满都市中心随处可见沿街的油炸小吃店,店面虽然简陋,生意却异常兴隆,路人花上几个卢比就能买到冒着油花的大饼。值得一提的是,尼泊尔的审美标准与饮食习惯相辅相成:女人以丰满为美,男人大腹便便才够气派。

    驾驶技术过人

    尼泊尔的道路情况不容乐观,开车在尼泊尔不是享受,而是一种考验。即便是在尼泊尔最有名的旅游城市博克拉,也很难找到一条平坦宽阔的马路。局促的空间里险象环生——自行车见缝插针,摩托车一路狂奔;机动三轮车司机一边用力地踩着油门,一边得意地哼着小曲儿,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那位时不时伸出手,熟练地打着左拐右拐的手势,竟然省去了安装转向灯的麻烦;尼泊尔的公共汽车,那叫一个绝!司机的技术一个比一个高超,看似笨重破旧的公共汽车总能够把灵巧的小汽车远远抛在后面。在此等车速下,瘦小单薄的售票员斜“挂”在车门外,一路忙着拉客,蹿上跳下,个个身手不凡。

    在这样的路况下,最让人佩服的是尼泊尔人的温和与大度。不论是遇到被尊为神的黄牛过街,还是被流浪狗挡了道,尼泊尔人一概礼让,绕道而行,不带半点动怒。因为路况复杂,磕磕碰碰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但不论是自行车剐了路人,还是摩托车蹭了轿车,都不会闹到当街对骂的程度,大家称兄道弟,拍几下肩膀,也就“一笑泯恩仇”了。

    天性乐观知足

    也许是源于乐观知足的天性吧,你总能看见一大群尼泊尔人,或者在大街上闲逛,或者在树荫下午睡,或者在阳光下发呆,或者围坐着下棋打牌。这些人看上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仿佛根本不用为生计而奔走。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随处可见尼泊尔小孩光着脚丫满地跑,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微笑,几颗糖就可以让他们快乐上好几天。

    感受快乐也是一种能力。尼泊尔是全世界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一年365天中有180天在过节。而且所有节日都与快乐有关,哪怕是祭奠亡灵的牛节,也一样载歌载舞、吹吹打打,因为在尼泊尔人看来,死亡是通往幸福的归宿,那又何悲之有呢?

    除了节日,尼泊尔人的婚礼绝对算得上隆重。不少尼泊尔人结婚都懒得领证,但对举行繁琐的婚礼却一点不嫌麻烦。热情好客的主人对上门道贺的客人来者不拒,应邀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也好,硬要凑凑热闹的无名食客也罢,所有人一边热情寒暄,一边享受美食,个个高兴得跟自己结婚一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