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地方文化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纪事/副刊
  标题导航
蓓蕾花开 书香羊城
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建设“幸福广州”




 中国文化报 >  2011-05-29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建设“幸福广州”
——访广州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春盛

    读者畅享共享工程资源

    “羊城之夏”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本报记者  张  昱

    2011年4月21日,广州市政府下发了《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把文化软实力纳入到战略层面。根据广州市政府“十二五”规划,广州将建成“低碳广州”“智慧广州”“幸福广州”的“三个广州”战略愿景,而构成“幸福广州”的重要标准元素之一即是优越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那么,广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如何?有哪些特点?取得了哪些成就?带着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广州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春盛。

    实现城乡公共文化 基础设施全覆盖

    据陈春盛介绍,“十一五”期间,广州市以举办亚运会、亚残运会、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投入100多亿元进行公共文化建设,现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建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以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当前,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各区(县级市)文、图、博三馆格局齐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87.5%的文化站达到省一级站以上标准,1808个全新报刊亭顺利建成,广州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建设率达到10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公共图书馆面积增加了近4倍,人均藏书量翻了一番,博物馆展览数增长5倍,参观人数增长6倍。全市2585个社区(行政村)全部建有文化室。

    广州新图书馆、广州大剧院、增城新图书馆、从化新图书馆等单体大建筑落成,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海珠分馆、市文化馆海珠分馆等大批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快速树立“文化广州”的新名片、新形象,极大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文化惠民活动成常态

    近年来,广州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文化产业已成为广州新兴战略产业。据统计,去年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市GDP7.9%。在文化基础设施全面腾飞的同时,惠民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精彩不断。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共举办350多场文化惠民活动巡演,使数百万广州人民受益。

    “广州人民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从改革开放时期就可以看出。”陈春盛说,“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广州市的图书馆率先在全国推出通借通还,首创汽车图书馆,这些举措,都是风行全国,成为一道道漂亮的风景线。”

    在广州,广场活动、文艺表演、艺术展览、免费电影、知识竞赛、读书活动、文化下乡等都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全市各类群众文艺团队(含合唱、歌咏)已达5000多个,文化辅导员3000多名。“公益文化春风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系列活动、“百歌颂中华”“书香羊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金钟奖”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羊城之夏”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动等等,极大地吸引了市民参与。

    “农家书屋”工程成效显著。从2008年到2010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农家书屋”经费5783.53万元,“绿色网园”经费556万元,建成1615家农家书屋,其中759家配套建设了“绿色网园”;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广受欢迎。全市2010年需完成的农村电影放映场次为13704场,实际全年共放映农村电影15376场次(含胶片放映场次),观众人数达200余万人次。

    着力推进少儿图书事业

    少年强则国强。要把广州培育成真正的世界文化名城和建设“幸福广州”,首先要从少年儿童开始。培养少儿的性格、锤炼少儿的意志,激发少儿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已成为当前社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少儿图书馆作为承担少儿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阵地,在这方面的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文化事业建设,在硬件和软件上给予大力支持。陈春盛介绍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市除投巨资改造少年儿童图书馆外,还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了少年儿童图书馆沿江分馆。同时,无论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套。据最新的统计口径表明,广州市未成年人口达300多万,而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全部座位只有1000多个,这个缺口非常大,兴建新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已经成为共识。而新馆建设已列入相关议案。

    陈春盛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文化幸福”作为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已渗透至民生工程各个层面;广州的最终目标是打造成为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文化的享受转化为幸福的感觉,使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幸福,享受到幸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