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建设稳步推进
志愿者让天津泰达
图书馆服务更贴心
首图邀市民共享“我们的节日”
深圳福田社区艺术节开场
全国音乐学院文献编目标准研讨会召开
重庆图书馆举办聚焦农民工活动
东莞举办群众歌曲创作笔会
“杜菜王”的文化经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6-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菜王”的文化经

    杜志尚在教授红薯新品种(右)

    杜志尚在讲解科学种菜(左三)

    杨向明

    孟州市位于河南西北部,南临黄河,北望太行。来自山东省苍山县的杜志尚,1998年被河南省孟州市段东村聘为农业技术员并落户于此。1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步190多个村镇,提起杜志尚,孟州附近的种植户没有不知道的。他先后培育开发出了优质高产红薯、反季节萝卜蔬菜等多项技术和品种,并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等阵地义务向农民传授科学的生产方法和实用技术,带领农民依靠科学致富,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授予“2008全国科普惠民兴村带头人”称号,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杜菜王”。

    杜志尚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红薯种植在孟州市非常不景气,有很多农民因为种的红薯产量低、口感不好干脆就不再种植。2003年,他从文化共享网络上看到红薯新品种的信息以后,根据当地的农业环境和种植情况,选择购买了“泰红”“日本黄”等40多个红薯品种,经过自己的反复试验,最终确定4个适合在孟州种植的品种。在推广过程中,杜志尚经常在种植户的地里一呆就是一天,从插苗到后期管理,每一个环节他都细致入微地进行指导。在杜志尚的努力下,目前孟州的红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0多亩,受惠农民达500多家,不少农民就是依靠种植红薯走上了致富路。

    孟州市城百镇吴寨村是全国闻名的洋葱种植基地,2007年由于市场供求失衡,洋葱出现大面积滞销,市场价格一路大跌,眼看着洋葱要烂在地里,菜农们心急如焚。得知这一情况以后,有着敏锐市场观察力的老杜,赶紧打开文化共享工程网站浏览,网站发布的洋葱收购信息让他如获至宝,他积极与对方联系,双方很快达成协议,以高于当地市场价的价格收取,200多万公斤的洋葱很快销售一空,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免受大的损失。

    事后老杜不停地感慨:“看到大伙儿那么心急,我也特别急,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我了解到南方的市场特别是在浙江、广东,洋葱价格普遍比咱这里高不少,那里的洋葱1公斤1块多,我们这里才3毛钱,我赶紧与那边的老板联系,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就将200多万公斤洋葱发往浙江、广东。”村民林肖阳每每谈及此事就说:“后来才知道,杜师傅是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才联系到客户,以前咱们对于文化共享工程了解不够,不知道有这么大的好处,现在知道,里面的知识很多,对我们农民很实用。”

    为了带领周边群众一起致富,杜志尚还经常利用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举办知识讲座,自费印发宣传资料,免费进行技术指导。他组织了段东村200多户,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病虫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销售,让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

    如今,“致富信息早知道,共享工程网上找”“共享工程是个宝,当代农民离不了”等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已被段东村村支书王义亮在村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院墙上制作成“文化墙”, 独具特色的“墙头文化”,受到前来视察的中央及省、市领导的称赞。段东村村民由赌桌走向书桌,由酒场走向球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践证明,共享工程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满足了广大农民“求知、求富、求健、求乐”的精神需求,是当代农民群众生活的好朋友、致富的好帮手。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共享工程开始悄然塑造数千万农民崭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孟州市文化局局长霍向阳谈及孟州这几年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引导当地农民科技致富时说道:“今后我们将按照‘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共享工程的新路子,使文化共享工程真正做到‘管理有序、功能齐全、使用有效、便捷为民’,把共享工程办成人民群众学科学、增知识的网点,谋富裕奔小康的驿站,传文明促和谐的天地,陶情操愉身心的乐园。”

    作者简介:

    杨向明:男,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河南省分中心研究馆员,一直从事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建设与服务等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