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文化认同的真情咏叹
开罗学员炎炎夏日学汉语
中澳合拍电影在悉尼首映
闽南乡韵 情动宝岛




 中国文化报 >  2011-06-1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认同的真情咏叹
——记“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澳门展区    张 健 摄

    本报记者   刘  茜

    6月11日,在文化部和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的支持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联合主办的“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澳门开幕。展演期间,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与中央政府驻澳门特区联络办、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澳门基金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广泛接触和深入交流。赵少华说:“澳门文化除了多元精彩,还有难得的包容性和独特性。澳门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加上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光环,内地的文艺内涵可以通过澳门走向国际,同时增强澳门同胞的爱国情怀。”

    展览: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自豪

    本次展演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览”“传承人现场展示”和专场实景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演出组成。其中,图片展览于6月11日至16日在澳门综艺馆举行;专场演出于6月11日、12日在澳门标志性建筑大三巴牌坊连续上演两场。

    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庆善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览”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汇集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10个类别的精选图片。

    展览分为“丰富多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部分,展出的百幅图片生动记录了我国非遗保护历程中的璀璨成果:开展非遗普查、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精彩图片的背后,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精心保护,揭示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建设的不平凡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专设了澳门展区,对澳门地区的非遗情况进行了介绍:早在2006年,澳门通过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三地联合申报的“粤剧”“凉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南音说唱”“醉龙节”“澳门道教科仪音乐” 等又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吴卫鸣说,这次展演给澳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学习机会,展演所焕发的文化认同的巨大感召力,将对澳门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澳门道教协会会长大志表示,继2009年出版《澳门道教科仪音乐》后,他们又于今年1月推出了续篇,这其中,国家对“澳门道教科仪音乐”的重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看完展览,我深刻感受到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我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自豪。”50多岁的澳门公务员王先生说。

    演出和展示: 多层面的交流互动

    专场实景演出精心挑选了彝族左脚舞、海菜腔、朝鲜族农乐舞、蒙古族长调民歌、桌上八卦刀等8个传统音乐、舞蹈、体育项目。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和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令人叹为观止。蒙古族歌唱家阿茹汗演唱了《辽阔的草原》和《褐色的雄鹰》两首歌曲,展现出蒙古长调“nogola”(蒙语,颤音)的独特魅力,歌声嘹亮高亢、充满民族风情。农乐舞由最具代表性的“象帽舞”和“长鼓舞”构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是“象帽舞”传人,他将长达33米的象帽彩带舞得如长虹飞舞,引得台下掌声雷动。金明春说,朝鲜族农乐舞是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大三巴前面进行表演,心情很不一般。室外表演不似大剧场有先进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但这恰恰是最适合朝鲜族农乐舞的表演环境。因为农乐舞本身就是农民为庆祝丰收,喝点米酒后的纵情歌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所长、非遗保护专家田青担任专场演出的艺术总监,他说:“以前有一些人认为非遗是土的,总有些自卑,这些精彩的演出让人们看到了非遗的魅力。”

    在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郑家大屋进行的“木版水印”和“唐卡制作工艺”的现场演示同样为活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文英、崇德福从事木版水印技艺创作多年,他们利用该技艺复制的吴冠中的《水乡》、徐悲鸿的《马》等国画名作生动逼真。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娘本的唐卡作品也让游客产生浓厚兴趣。娘本说,兴趣能引发人们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让技艺后继有人。来自广东的林小姐观看演示后表示,郑观应所写的《盛世危言》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操,传承人的高超技艺也让自己流淌着的中华民族的血液振奋。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屈盛瑞说,本次展演活动静态展览与动态展示、演出相结合,令澳门民众近距离地领略到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人风姿。

    期待: 进一步认识祖国绚丽文化

    此次活动全面、立体、集中地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状况,不仅让澳门民众更好地了解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和杰出,推动内地及澳门在非遗保护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交流,还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内地与澳门的文化交流,促进澳门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展演活动上,记者听到多位澳门观众说,这次大型非遗展演活动对于澳门人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文化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观看精彩丰富的节目时,他们心里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文化认同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骄傲。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反映了内地与澳门文化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的进程。文化部早于2006年与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签署了《内地与澳门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2009年,粤港澳三地还签订了“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09—2013”,继续推进地缘相近的三地文化交流。同文同宗的血脉之情是两地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的根基。展演活动宛如一首真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咏叹曲,让人感动,令人回味,同时,也带给人们对未来的更多期待。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说,希望今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同时把内地高水平的文化节目引进澳门,让居民进一步认识祖国绚丽多姿的文化特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