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美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西洋画对中国画的启发
被忽略的LV设计
用想象力来解决人生的问题
碰撞与交融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6-1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想象力来解决人生的问题
——给毕业生的一封信

    邱志杰

    8年前我刚来中国美术学院教书,首次面对学生时,我说:世间本无师徒,只有程度不同的弟子。我们的关系其实不是老师和学生,而是师兄弟。我只不过比你们早上路若干年,或许多一点经验而已。我们共同拥有的真正的老师是传统、现实和可能性。

    话说当年胡适从美国学成归来,轮船靠了岸,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豪言壮语掷得很给力:我们回来了,一切都会不同了。8年前,我应许江和杨劲松老师之邀回校教书时就有这股狂气。我认为我是回来为当代中国艺术训练一支特种部队的。每个人都得是兰博,而且还要善于团队合作,做人要靠谱。既然团队是有分工的,因此“一个都不能少”,因此这群人必须接受魔鬼训练。我们的第一代学生,叶楠、大棠、宋振见识过这种魔鬼训练。一些优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成型了,大家互相之间的爱也很深刻。但是我“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是注定要受挫的。

    那几届适逢中国美术学院扩招高峰期,最多时一个班21个人,我要努力去记住每个人的姓名。本来人各有志,而且很多知识上、性格上的缺陷是大学前的教育遗留下来的,更可怕的是毕业之后经济的压力扑面而来。比起体制的缺陷、蚁民化生存的威胁、成功学的诱惑、学习者内心的怀疑……一个教师的影响力太微乎其微了。看到一些本来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并获得更大幸福的人,一个个沉沙折戟消失在人海中,这深深地刺痛了我。

    我作为一个艺术上的师兄,带他们游历美和智慧的景象,体验过游戏的快乐、感动和满足,这些东西到底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什么?我渐渐意识到,一支特种部队是改变不了中国艺术的,或者说,需要改变的远不只是当代中国艺术,而是中国人的生活本身。我渐渐地放弃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想法,而是开始把艺术教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应有的创造力培养,是为了一种幸福的人生而需要存在的艺术,另一部分才是为艺术界培养职业精英。而这两种成分,绝不应该是把学生们划分为两个阶级,在学生们中间搞干部选拔。有的教育者就是这么认为,把本科生当做素质教育,只把研究生当做职业精英教育。我理想中的这两部分应该完全融合,互为工具,甚至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的身上。

    这是为什么有时装置课不要求学生做出一件实体的作品,而是要求每个人产生一本几十个方案的本子;为什么有了具心理治疗意味的绘画课,有了自我调查和自我想象的作业;为什么后来我开始提倡大数量小体量作业。因为我觉得,逼着你们拿出一笔材料费做出一件体量不小的装置,毕业的时候你们带不走,而你们把那个作业丢掉,同时丢掉的可能是一种希望,弄不好还产生一点受骗的感觉。我开始不那么在乎教学检查的时候没有可观的场面,一所伟大的学院不需要把你们当做收获的庄稼来撑起短期的成绩单,我相信真正的收获一定要在很多年之后。学院要让你们带走的应该是一辈子压箱底的东西。

    那本画着几十个方案的本子,你们也许有机会把它们都做出来,当然,都是发展过了的。在你成为一个大艺术家之后,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其实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个本子。在你的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建议你想起它来,回头翻一翻。它总是能让你重新开始。

    你们中还有很多人此后可能很少想起它,甚至弄丢了它。没关系,在你未来某一天万一找工作未遂、生意破产、被老公抛弃、借钱没门、老病缠身、颠簸流离、疲惫不堪、了无生趣的时候,希望你能想起这本本子,仅仅是想到它的曾经存在。你会记得世界上依然有不确定的结局,你会记得自己是可以用提方案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的,你只不过是在漫长忙碌的生活中遗忘了你从来都拥有的自由。如果有这样的时刻,那我们这几年的相处就是一种善缘。

    更多的时候当然没有那么极端,你只是在办公桌前忙碌,你只是看着孩子发呆,你只是觉得旅程漫无尽头,你只是觉得电视节目无聊透顶,然后那个本子忽然浮现出来,某一个想法竟然无比清晰,你禁不住哈哈大笑,周围的人奇怪地看着你。你重新拥有了青春时代的幽默感。

    当然,更好的情况是希望你其实每时每刻都在用那个本子里面的思想方法和决定去生活,它们虽然没有变成物理状态存在的艺术品,但是它们的气质贯穿在你的生活中,那么你就总能发现,你总有新的办法。你们应该还记得我曾经说过,你们不见得一定要去做摆在美术馆里的艺术,你可以去开出租车、开饭馆、开一个超市,做什么都可以,但你们一定要用“提方案”的态度来做这些事情。你们总是要试着用新的方式开一家饭馆和超市。你们不要像一个没有接受过创新能力训练的人那样,靠着比别人省吃俭用、起早贪黑来多赚一点小钱,而是要对你们所从事的那个行业做全面的研究,知道它的陈规和行情,然后用一个让人如梦初醒般的新做法去刷新行业的习惯。你们要用想象力来解决各自人生的问题,这样你们其实并没有远离艺术和少年时的梦想。你们那些留在美术馆系统中工作的同学们做的也是一样的事情,大家依然属于一种共同体,而且你们随时可以重访这个系统,甚至是带着前所未有的经验来回馈给这个系统。

    艺术学院应该交给你们的压箱底的东西,是一种随时从现实之梦中自我唤醒的能力,和一种“提方案” 做做看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也可以归结为一种相信,相信未来,相信改变。这应该更接近总体艺术的理想。(本文有删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