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美术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回声壁
古田会议加强红军建设
“老西藏精神”放光芒
以书画弘扬儒学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6-1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声壁

    ■“一张名画历经乱世、人祸、火焚、剪接,终得千古知己使它重聚,若‘名画有知’,当‘惊知己于千古’……重逢有三种,包括人与人的重逢,人与物的重逢,物与物的重逢。人与人的重逢,你会失落;人与物的重逢,你会惊喜;物与物的重逢,你会感叹。”

    ——李敖观看《富春山居图》后感叹“名画当惊知己于千古”

    与难以计数的毁于水火、兵燹的古书画相比,《富春山居图》真是太幸运了。但愿其长久合璧的一天不再遥远。

    ■“批评家现在就是一个学术符号。市场想要使一件艺术品或者艺术家升值,就需要学术装扮。比如说,我在去年碰到这样的例子。有的资本集团要炒作一个艺术家,想尽了各种办法,动用了政府机构出面主办,把他的画价突然抬到了前几位。用这种市场炒作的方式,希望把这个画家从一个一般的好画家,炒作到大师的地位。本来,我跟这样的画家还是朋友关系。我原本可以参与他的展览、座谈会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看,他也是很不错的,但是这种市场运作方式,完全没有界限的拔高,使我最终拒绝参与其中。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跟这样的现象作博弈。”

    ——美术批评家贾方舟说“如果把持不好,就会与资本市场共谋”

    “市场”毁掉了不少有才气的艺术家,还毁掉了不少有锐气的批评家。有操守的批评家不愿共谋,就会博弈、纠结,“有所不为”因此愈显可贵。

    ■“今天整个社会的城市化发展太快,家乡的变化很多,想寻找记忆的地方没有了,想证实自己活过的地方没有了,这时候人会发生变化。一般在家乡的时候,大家都不太会做太恶的事儿,因为家乡人几代都认识,互相牵制,甚至不用法律的约束,而是用人情的约束,一般不会太出格。对于祖坟,以前大家种地的时候都会绕开,在当下的房地产开发中,祖坟被平掉了。失去了祖坟的人变得肆无忌惮,只会往前冲,不会往后看了,因为没有了牵制。整个民族都往前冲的时候,真的是很疯狂很可怕的事。‘无处还乡’不是说我没有家乡的问题,我本人一点都不重要。但是我闲嘛,在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痛心。”

    ——画家刘小东谈“无处还乡”

    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动不居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失去了“故乡”。难得一个画家如此关注现实,并坚持用画笔再现国人“无处还乡”之窘、之苦、之悲。

    续随子 点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