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美术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回声壁
古田会议加强红军建设
“老西藏精神”放光芒
以书画弘扬儒学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6-1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西藏精神”放光芒
——记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

    春到西藏(油画)  1955年    董希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水彩)  2011年   吴长江

    妇人和三个孩子(油画)  2009年  于小冬

    本报记者  严长元

    西藏主题和藏族题材的描绘是中国现当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代美术家如吴作人、董希文等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便开藏区写生之先河,将那里的山川风貌和民情风俗介绍给全国。新中国建立以来,几代美术家自觉地用画笔反映西藏的变革和新生,赞美西藏各族人民的新生活,讴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从而使美术成为西藏文化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6月14日,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暨民主改革52周年的日子里,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这是继“雪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 “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后,又一次对西藏和藏族题材美术创作的集中展示。215幅参展作品除了特邀的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反映西藏和藏族题材的经典名作,还包括当代名家赴西藏写生创作的一批精品力作。

    从牛文、李少言的版画《当和平解放西藏的喜讯传到康藏高原的时候》、董希文的油画《春到西藏》、潘世勋的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李焕民的版画《初踏黄金路》等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批藏族题材美术作品中,人们再次重温了西藏人民扬青稞的耕种场面、解放军医疗队高原出诊的情形、藏区人民与解放军一起开路的艰辛等内容,感受到西藏和平解放、农奴翻身做主人等伟大变革以及艺术家深入基层、表现工农兵生活的满腔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画家为青藏高原瑰丽的风光、淳朴的藏族同胞以及民风民俗所吸引,西藏主题和藏族题材绘画上升为艺术家探索艺术本体语言和追求自由创作精神的高度,其中,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成为代表性的作品。时代在前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瞩目雪域高原,西藏题材美术创作的困境也不断突显。“新一代美术家在继续反映西藏各族人民爱国主义传统和奋斗的同时,也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探索急剧变化的社会给藏民族精神生活带来的影响,寻求西藏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萌发的新芽。”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朱维群如是说。

    冯远《逐日图》中奔腾的马队、古锦其《转场》上迁徙的牦牛、吴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淳朴的微笑、史国良《今年又到大昭寺》中虔诚的信众、张衍海《天路组画》中青藏铁路的建设场景、广廷渤《日喀则养老院》中戴墨镜的老人……本次展览上,这些洋溢着鲜活的气息、生动的笔触、真切的感情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记者了解到,为了更真切生动地展现西藏繁荣发展的活力和气息,突出真实感受和现场写生,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于4月17日至5月1日组织全国近20位著名画家赴四川省藏族聚居区写生采风。这部分作品正是此次写生采风的成果。

    据介绍,囊括了徐匡、孙志钧、殷会利、任惠中、罗田喜、丁方等美术家的写生团,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亲自带队,沿着原十八军修筑的四川进藏路线实地考察、观摩写生。他们经过当年十八军修建的康藏公路第一桥——飞险关大桥,跨越全程8000多米的二郎山隧道,经雅哈垭口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在格萨尔王的故乡德格考察康巴文化中心——德格印经院的手工印刷技艺……途经了二郎山、泸定、新都桥、塔公、道孚、炉霍、甘孜、玛尼干戈、阿坝、汶川、映秀等地。藏地天气多变,有时刚刚摆开画架,就有阵雨飘过,远处的雪山也变化很快,对景写生颇有些难度。高海拔导致的缺氧常常干扰着画家们的创作,不时有人头痛发烧,但他们吃药、打吊瓶坚持不掉队,仍踌躇满志地在思考和收集资料。在由雅安至康定的公路上,他们遭遇暴雪滑坡导致的交通堵塞,数百辆车滞留,而在等待中他们也得以感受到武警官兵彻夜奋战抢险修路的艰辛与可敬。只有当天气放晴,朝霞在云雾里穿行,映在雪山之巅时,那变化万千的景色、藏民犁地耕种的身影和成片飞扬的经幡为高原增添了无限活力。就是在这条川流不息的川藏公路上,艺术家们几乎每天都看到大规模的援藏物资车队驶过,时常目睹身着藏族服装的男女工人在翻修、维护这条生命动脉。所有的心情与感动都化为笔下斑斓的图画,诉说给前来参观的人们。

    青藏高原是我国十余个民族和谐共处、生生不息的一片热土。无论是西藏建设还是艺术创作本身,凝聚着奉献与开拓的“老西藏精神”依旧在闪光。它背后的深厚内涵是对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展览还推出了尼玛泽仁、计美赤烈、巴玛扎西、德珍等藏族美术家富有本民族独特审美意韵的作品。艺术家们共同谱写着汉藏文化在美术方面交流与融合的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