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艺术看法
90年前真传·83岁名导·70岁艺人·5人乐队·5个演员
王磊华独唱音乐会展美声之美
当艺术家遇上商人
叶宁:用笔舞蹈的人




 中国文化报 >  2011-06-1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看法

    京剧演员张建峰:学习文化比硬靠声线更“靠谱”

    奚派很难,学不好会走入歧途,现在有些戏迷唱得太过了,硬生生地往师爷的声线上靠,那样很毁嗓子。我们在学习师爷发音吐字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要打好文化基础。奚先生就是大学问家,我的恩师欧阳中石先生也是如此。——据《北京青年报》

    点评:艺术不能生搬硬套,其形式、风格可以学习,但如长相、声线这类的“先天性资源”,不能强求。而文化知识是演员理解和表现一出戏不可或缺的“肚里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弥补的。

    学者解玺璋:青年演员更需要舞台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然而,角儿从哪儿来?只能从舞台上来,从观众的掌声中来。如果说舞台就是角儿生长的沃土,那么,观众的掌声就是滋润他们的雨露阳光。我们纠结于青年演员的功夫浅、水平差、经验不足,却又不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信任,更把青年演员摒于舞台之外,这样的道理是讲不通的。——据《北京日报》

    点评:所谓熟能生巧,台上演得多了,青年演员的技艺水平自然就上去了。若总登不了台,再有潜质的演员也白瞎。多说不如多练,多摔打磨练,必会出现闪光的“金子”。

    文化人范光陵:年轻人的网络语言也可进入诗歌

    我写古诗,也写新诗,它们都很美,余光中先生写的新诗,多少人都喜欢看;古诗就更不用说了,《唐诗三百首》流传至今。但我觉得更应该有新的东西提出来,多一个,就是保承古诗优美的地方,但是要把时代性加进去,把新的语言、新的思想加进去,不要陈腔滥调。新的形式不但可以和人民接近,而且容易翻译走向世界,所以,我一直在推动新古诗运动。另外,现在人写诗,不一定要唐朝人、宋朝人的思想,用现代人的思想、现代语句,新古诗的发展应该把云电脑、云计算的思想加进去,甚至也要把年轻人的网络语言加进去,这是诗歌发展的一个方向。——据《扬子晚报》

    点评:范光陵点出了现代诗歌乃至其他文化艺术的创新之关键,即思想意识上的新,时代性与现代性的体现。其诗文好坏暂且不说,但其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提倡。(张婷整理点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