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永安
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儿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天安门东侧排队等候领票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历时4年于今年3月1日竣工后,这种热闹场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博重张后推出的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则成为大多数观众的必选项目。
复展百余日观众逾70万
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曾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再次把它隆重推出,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展览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个部分。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带领人们重温艰苦卓绝的历史征程,沿着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思索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和光明未来。
作为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推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国博在材料、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做了精心准备,调整后的陈列更加大气庄重,具有更强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功能和特色,彰显了“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独特魅力。
为做好“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观众接待工作,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各界观众的参观需求,国博制定了“团体观众提前预约”与“零散观众现场领票”相结合的票务服务方式和接待方案。据国博相关部门统计,截至6月10日,“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展100天时,已累计接待各界观众70万人次,日平均接待量为7000人次,接待团体观众5677批次,接听咨询、预约电话2万余次,收到观众留言7万余条,讲解员为观众讲解时长约8000小时。
展品丰富新颖
为了能让广大观众通过展览深入理解展览内涵,展览在丰富历史文物、调整展陈方式、提升展览效果上下足了工夫。复展的“复兴之路”在原有文物基础上,又增加了展现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上海世博会、G20峰会、两岸关系新进展等新时期重大事件的资料。此外,还包括孙中山的印章、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卒业证书、胡耀邦致华罗庚的复信、泰中友好协会赠送给邓小平的礼品、日本明仁天皇赠送给江泽民的银瓶、美国前总统布什赠送给胡锦涛的银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民使用的社会保障凭证等吸引观众的历史实物。
值得一提的是,“复兴之路”展出了大量美术作品,其中包括一批专门为展览新创作的美术作品,如《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旅顺大屠杀》、《启航——中共一大》等。在表现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前,观众无不感叹当年青年共产党人的英勇气魄和民族担当;在雕塑《苦难的中国人民》前,那苦难中坚定向前的身姿让观众深受鼓舞;在《开国大典》这幅经典油画前,观众纷纷留影,重温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