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大展在展陈形式上也做了较大调整,达到了突出文物、以景取胜、以情取胜的效果。记者看到,虎门抗英、武昌起义、渡江战役等多媒体半景画文物组合,青藏铁路多媒体互动、“飞天揽月”航天成就展等场景,总能吸引青少年观众的驻足;“两弹一星”数位幻像剧场、改革开放巨幕电影等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多点互动查询系统等,也为普及历史知识和满足观众需求提供了方便。
近现代历史的生动课堂
“鸦片战争170多年,辛亥革命10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我们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东西,对于近现代历史没有切实的感受,来国博看一看历史图片和实物,就不光是听别人怎么说,可以自己在博物馆的课堂里有一些思考。”大学生小刘这样解释他前来参观“复兴之路”的初衷。
“我已经第二次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了。”北京市民赵先生说,“这一次我带着孩子准备看一天,就看‘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展览。‘古代中国’陈列有我们民族辉煌的文明成就,‘复兴之路’陈列有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艰苦卓绝,两者衔接起来看更好。孩子可能对几千年的文物不太感兴趣,也不容易理解近现代历史这么深刻的主题,但是带着他,给他讲一讲基本的东西,对他的成长会有好处。”
不光是青少年学生可以到这里来上一堂生动的近代历史课,年长者也有自己的收获。“很多历史事件我们都了解,有些还经历过,但是沿着这个展览走下来,仍然很有启发。我最想说的是,好日子的确来之不易。”75岁的张先生这样表达他的参观感受。
美国游客史蒂夫在谈到观展感受时说:“我们都知道中国近3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看了这个展览后才知道中国在近现代1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种变化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和原因,祝福中国,祝福中国人。”
“感谢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感谢伟大的祖国,我将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展览留言簿上写满了观众这样的感慨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