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采风/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采风/副刊
  标题导航
读党史 念薄老
太阳的颂辞
珍藏一份清淡
乡村里的都市
行走的翅膀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6-2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党史 念薄老

    作者与薄老(右)

    孙尚臣

    翻开厚厚的中国共产党党史,仿佛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画卷。我们党经历了九十年的风风雨雨。早年的横空出世,后来的艰苦卓绝,今天的灿烂辉煌,都浓缩在厚重的党史史册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的旋律,嘹亮的歌声,我们在童年时就会唱,但是要真正懂得这首歌曲的深厚内涵,是在我入党之后,尤其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边工作的那段日子里,对党的认识,不仅有了理性的理解,更有了感性的体会。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不断积累升华,使自己的党性有了质的提高。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着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有幸在薄一波同志的身边工作多年,对这一点体会很深。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都有轰轰烈烈、叱咤风云的一面,但在重大历史事件之外,他们也都有家常、朴素、很有人情味的一面。他们的革命立场、气节、魄力体现在大是大非上,他们的细腻感情、人性光辉,则往往体现在生活小事上。正是有像薄老这样的老一辈忠诚的共产党人,人民群众才能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可歌可泣的党,也是一个时刻关心民众生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可亲可敬的党。薄老把一生奉献给党、国家和人民,在管理国家大事中,有无数个工作和生活细节。我在他身边工作,不仅感到幸运,更意识到责任。以一个年轻党员的角度充分领略第一代党员代表人物的精神境界和崇高党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工作做好,同时也把自己观察、了解、感受到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让更多年轻人通过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来增加对我们党的认识。相比阅读书中的党史,这是活的党史,生动的党史。

    在记录薄老工作和生活点点滴滴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他的了解,也学到了单纯从阅读中所学不到的东西。在我离开薄老身边多年之后,之所以能凭借记忆和印象把《别样的怀念》一书写出来,我确实用了心思,下了工夫,也说明书中的事情对我影响之深。

    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今年四月十日,我被指派组织薄老原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一起,远赴薄老的故乡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蒋村,到“一波生态园”义务植树,是一次党性锻炼,更是一次对党史的重温。山西省委、省政府也在开展红色旅游,但没有为薄老建纪念堂、纪念碑、重修故居,而是用绿化荒山秃岭、改造大自然来纪念薄老,这同样是为建党九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也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我们捐赠二百本《别样的怀念》一书,请其转给学校师生,希望薄老的革命精神对更多的青年产生影响。正如书出版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同志所题写的:“以亲身经历,感受、传播薄老的好思想、好作风。”我希望更多读者通过了解薄老而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而更多了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我党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腥风血雨中经历生死考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摸索建设国家的道路,充满艰难曲折,余下的三分之一时间里,也仍然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管理着一个超大规模、超级复杂、人口多、底子薄的社会,成功建设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十几亿人历史性地摆脱了温饱不足的状态,进入基本小康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发展成就。九十年前的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受人欺侮、内战频发的国家。今天的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第一代党的领导人“超英赶美”的宏伟设想,已在我们这一代开始实现。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发自内心地为我们党感到光荣和自豪,为自己是这个党的一员感到骄傲,更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年份,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作为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薄老就开始全力以赴抓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后来又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在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中,他是策划者、制定者,又是实施者、推动者。更重要的是,他亲自见证了从五年计划向五年规划的历史性转变。一字之差,表明了我国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走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包含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包含着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与时俱进,也包含着我党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政治智慧和治国理政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提高。

    以前我曾有过模糊认识,认为国家的计划、规划、方针政策,和平头百姓似乎关系不大。后来在薄老的言传身教影响下,经过对党史的学习,对时事政治、社会学理论的学习,我逐渐懂得了国家规划实际上和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生活质量都密切相关。从当前来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还没有完全消除,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需求结构产生变化的情况下,市场、资源、人才、科技、能源、贸易等方面,都在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反映到消费、物价、住房、交通、通信、教育、就业等方面,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国家制定五年规划,正是要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角度,来确定总体发展思路和具体发展战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纪念我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庄严时刻,不能忘记入党时的誓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国家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我们应该有新的精神状态。所谓新,来自何处?温故知新。重温了红色党史,大脑里回旋着红色旋律,更坚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