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林
杨善洲同志工作30多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退休后,他扎根施甸县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22年,将所建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等光荣称号。杨善洲同志是新时期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通过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和弘扬杨善洲精神对于加强我国文化建设,进一步做好清史纂修工作以及不断完善、升华自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认为文化建设发展需要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的崇高精神集中展示了优秀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鲜活的实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各项事业稳步前进。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加强我国文化建设,迫切需要“愚公移山”式的杨善洲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开辟新程、开创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杨善洲同志具有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引领社会潮流的时代精神,时刻敦促每一位文化工作者肩负使命、忘我奋斗,为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我认为清史纂修事业需要杨善洲精神。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宗旨、恪尽职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些就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些精神让我们永不满足已有成就、永不停歇地向着更加美好的目标奋勇前进。
清史纂修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经过海内外专家的刻苦攻关和辛勤努力,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工程已进入审改合成的攻关阶段,全体参与清史纂修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承担着更加严峻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像杨善洲同志那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杨善洲精神,推动清史纂修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再次,我认为个人信念铸造需要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同志为官30余年,把全部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乐于奉献、一心为民、忘我工作,集中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他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共产党员乃至一个普通人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和动力之源。
作为一名党务和文化工作者,我应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忠诚党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热爱本职工作,随时谨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以一种平和淡泊的心态面对人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对待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成绩。
(作者系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