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3版
特别报道

第4版
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着力推动改革发展实践
把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引向深入
“中国式山水狂想”还能走多远
中奥就“2012年—2015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进行磋商
文化部系统信访工作培训班开班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会举行
《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聚焦新农村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7-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聚焦新农村

    本报记者  王立元

    7月3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前厅里早早聚满了观众。“我们是从天津蓟县过来的,就为了看《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一位50岁左右的女观众说。一位来自北京房山的观众表示,虽然因为交通不便,看到一半就得往回赶,但他还是带着一家老小兴冲冲地赶了过来。7月3日至4日,评剧《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作为天津市入选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的剧目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由《咖啡情》、《选举之前》、《相亲风波》、《家务事》和《葡萄园》5出小戏组成,均取材自当代农村生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山区农民的精神面貌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气象。当晚,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易春英以精湛的演技,在《咖啡情》中塑造了一个通情达理、忍辱负重的普通农村母亲形象,其唱腔刚劲动听,具有浓郁的“刘派”传统特色。在《选举之前》中扮演老村长石有根的著名评剧生角演员王秋明,把一个在事业上充满自信又肯于剖析自身缺陷的农村基层干部刻画得入木三分。《相亲风波》反映了农民工因维权与雇主发生的冲突;《家务事》颂扬了当代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表现出来的高尚风格与大局意识;《葡萄园》表现了在推广农业新技术过程中发生的喜剧风波。戏剧界专家评论该戏“小戏曲大内涵,小制作大气派,小剧团大作为”。观众范振杰认为:“这出组剧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演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让人备感亲切。”

    天津评剧院三团的前身是天津市蓟县评剧团,该团多年来一直扎根基层,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平均每年演出300余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被亲切地称为“庄户剧团”。2008年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我们在长期深入基层演出、同广大农民接触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迫切。他们不仅爱看大戏、老戏,更喜欢看反映农村生活的新戏。农民经常提出要求,希望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搬上舞台。”天津评剧院三团党委书记奎向阳说。剧团把群众的愿望与要求作为动力,结合蓟县实际,从不同角度把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新人新事、存在的焦点问题搬上了舞台。

    回忆这出组剧的排练过程,编剧之一的赵德明说,剧组人员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齐心努力,不顾疲劳,每天三班排练。炎夏酷暑下,演员们也从早到晚在排练场挥汗如雨,令人感动。

    该剧自2010年9月首演以来,已经演出140多场,天津评剧院三团团长王秋明表示,“‘庄户剧团’演庄户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仍要坚持这个方向,多排演一些农民爱看的庄户戏。”

    (配图为《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剧照,由本报记者卢旭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