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中国国家画院第一届全体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既是中国国家画院院士、顾问、院委以及各专业院聘任研究员名单确定后的第一届全体大会,也是画院建院30周年庆典动员大会。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共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以及文化部各司局领导共200多人与会,大家齐聚一堂,畅谈国家画院的发展前景,共谋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未来。
大会由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主持。首先,他对此次会议的任务和目标,院士、顾问、院委以及各专业院研究员的聘任工作做了说明。接着,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宣布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名单,副院长解永全宣布中国国家画院顾问的聘任名单,副院长张晓凌宣布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名单,副院长张江舟宣布中国国家画院各专业院的研究员及艺委会委员名单。国家画院和各专业院此次共聘任院士16名、顾问35名、院委97名、各专业院研究员及艺委会委员291名,汇聚了美术各个专业领域的艺术大家和杰出人才,充分显示了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活力与开阔思路,国家画院成为中国美术的国家级团队的轮廓十分清晰。
在动员大会上,杨晓阳做了题为“在中国国家画院第一届全体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报告深刻阐述了国家画院的发展思路和实施情况,对画院的发展状况、办院理念、发展机制、人才战略、实施方案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一系列问题做了详细阐明。他首先向与会的专家和艺术家们介绍了中国国家画院近两年的发展状况。他说,通过对全国画院系统的深入调研,发现画院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在这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理清了思路,确立了画院体制存在的必要性,并在层次、规模、任务、性质和作用几个方面对画院进行定位,明确了画院的发展思路。他认为,中国国家画院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对美术各个专业做到“全领域、全覆盖”,代表国家制定标准、确立规则,引领中国美术发展方向,真正做到“对内代表国家,对外代表中国”。为进一步落实发展思路,国家画院决定实施五大工程。这五大工程包括:聘一批大家,建一批画室,实施“中国美术发展工程”,实施“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和收藏一批精品力作。国家画院的8个专业院聘请了中国著名的艺术家、理论家为院长、执行院长和副院长,公布了首批各专业院研究员聘任名单,使8个专业院总体规模达到近300人,这是打破了年龄界限、专业界限、院内外界限、离退休和在职的界限,以学术和艺术高度来选拔人员的结果,这个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国家画院的发展战略储备了充足的人才。在硬件设施上,国家画院正在解决东扩工程的拆迁问题,并在天津盘龙谷、北京的老国展、圆明园正觉寺及海外的日本、法国、美国等地建立了创作基地,未来将使海内外创作基地达到10个左右。东扩工程和创作基地的建立使制约画院创作条件的难题得到解决,也为收藏一批艺术精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0年,画院花费一定的经费,抢救性地收藏了一批大家作品,收藏工作在今年还将进一步加强。
杨晓阳指出,中国国家画院的中心工作是创作研究,当前重要的课题是“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正在实施的“中国美术发展工程”“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旨在推动民族艺术的发展,建立当代美术的“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标准”,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美术发展工程”以“祖国”为总标题,内容包括“长江”“黄河”“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六大主题。国家画院将组织以本院专业画家为主的300名优秀艺术家,同时邀请部分历史学家和各专业人文学者参与的创作团队,倾10年之力,以长卷的形式来创作表现这6个主题。其中,“长江”“黄河”为山水长卷,表现奠定中国文明发展格局的华夏“两河文明”的壮美风貌和由此凸显的壮阔精神气象;“长城”“大运河”是民族、民俗风情画长卷,这个长卷通过对人类古代最伟大工程的艺术展现,表现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勇敢坚强的民族精神;“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为人物画长卷,通过中华民族先辈向西、向东足迹的延伸,在展现中外文化交流的世界图景的同时,讴歌中华民族开拓求索的进取精神。“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是国家画院的另一个重大工程,国家画院将考虑在世界范围内,举办6次巡回展览,通过海外的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美术的辉煌面貌。这两大工程的实施,必将大大促进中国当代美术的健康发展。除了上述两大工程之外,国家画院今年还将举办“南北对话展”“新中国系列美术展”等系列创作、展览活动。此外,国家画院还将建立年度写生制度,实施“口述历史”项目,开展学术课题研究,设立“中国美术论坛”。学术课题研究和“中国美术论坛”的设立必将对国家画院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杨晓阳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其他相关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招聘制度的完善、30周年院庆专题片的拍摄、对外交流活动、已成功举办的五大展览等等,并就10月下旬的30周年院庆等各项工作做了动员和部署。这次院庆活动包括:今年10月中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庆典”;在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国家画院举行“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30周年院庆”系列展览、研讨活动;拍摄完成一部电视专题片;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出版包括各专业院作品集、论文集、国家画院院史和院藏作品集在内的11本画册。在报告的最后,杨晓阳还阐述了“大美为真”的办院理念和国家画院的学术追求,他指出,30年来,中国国家画院的几代领导集体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提出了契合时代现状的办院理念。李可染院长提出了“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理念;刘勃舒院长提出“继承、坚守”的理念;龙瑞院长提出了“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的理念;现在,国家画院领导集体又提出了“大美为真”的理念。这些理念都是鉴于不同时代发展状况而产生的,“大美”是一种主张,也是一种艺术思想,它超越了个人的观念,是“天人合一”的另一种表述,可以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院训。国家画院的学术追求包括:坚持民族精神、艺术精神,探索新型体制,建立一种秩序,集中一批大家,完成国家任务,创作传世作品,把中国美术推向前进、推向世界。他说,中国国家画院是中国美术创作和研究的最高平台,是推动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圣地,相信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与成熟,在为艺术家们带来荣誉的同时,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进步发展。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熊远明在随后的讲话中代表文化部对中国国家画院第一次全体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高度赞扬了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他说,中国国家画院30年的辉煌历史值得画院全体艺术家们骄傲,在目前领导班子的领导下,中国国家画院以“对内代表国家,对外代表中国”的精神,实现了美术领域“全领域,全覆盖”,所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部领导的赞赏和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相信,随着国家画院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和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画院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在当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各个专业院的研究员以及艺委会的委员们,首先集中讨论了杨晓阳的工作报告,并对报告给予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30年来的发展经验,对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正确的判断,对下一步即将要做的工作做了全面而细致的部署,为国家画院将来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具有强烈的前瞻性、现实性和开放性,充分显示出国家画院“全领域,全覆盖”的格局以及“对内代表国家,对外代表中国”的气魄,鼓舞人心,发人深思。然后,研究员及委员们就各院的创作、研究及发展展开了务实而有效的对话,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针对各专业院的发展和艺术家的创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专业院的艺术家和专家们认为,国家画院的蓬勃发展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研究平台,一定要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将涵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及公共艺术、青年画院等专业院打造成国内一流艺术家的聚集地,将美术研究院打造成中国美术理论的重镇。将创作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推动中国当代美术的健康、持续发展。他们还表示,画院所实施的六大创作项目的逐步展开,必然会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创作与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专业院的研究员还就本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国家画院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快完善各项制度和硬件设施,以便更好、更快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动员大会和分组讨论会结束后,画院领导及各专业院的负责人就前两个会议的讨论和建议进行审议和汇总,为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安排。画院领导一致表示,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为国家画院下一步的战略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努力克服现有困难的同时,将以院庆为契机,推动国家画院的发展迈向新阶段。
“中国国家画院第一届全体大会”的顺利召开不仅在精神和物质上为建院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推动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做出了积极的舆论准备。大会号召大家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真正把国家画院办成中国美术的“大家之家”。这次会议的举行,充分展示了国家画院“对内代表国家,对外代表中国”的国家级团队风采,也彰显出“大美为真”“中国风格”“中国标准”的理念,必将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进程中产生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国国家画院顾问名单
(排名以年龄为序)35人
力 群 黄苗子 彦 涵 王 琦 朱德群 赵无极
王伯敏 黄永玉 金维诺 潘 鹤 欧阳中石 钱绍武
李 铎 全山石 李焕民 杨之光 詹建俊 沈 鹏
晁 楣 方增先 肖 锋 袁运甫 刘文西 邵大箴
靳尚谊 刘勃舒 叶毓山 朱乃正 韩美林 杨力舟
尼玛泽仁 刘大为 潘公凯 冯 远 王明明
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名单
(排名以年龄为序)16人
张 仃 吴冠中 黄苗子 王伯敏 黄永玉 潘 鹤
欧阳中石 钱绍武 杨之光 詹建俊 沈 鹏 方增先
袁运甫 刘文西 邵大箴 靳尚谊
(说明:张仃、吴冠中生前签约应聘中国国家画院院士)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名单
(排名以年龄为序)97人
力 群 黄苗子 彦 涵 许麟庐 王 琦 朱德群 孙其峰 赵无极 黄永玉 王伯敏 秦 征 金维诺
潘 鹤 李奇茂 欧阳中石 钱绍武 靳之林 周韶华 李 铎 全山石 李焕民 杨之光 詹建俊 沈 鹏
晁 楣 盛 扬 方增先 常沙娜 肖 峰 刘国松 袁运甫 刘文西 邵大箴 靳尚谊 叶毓山 哈孜·艾买提
欧豪年 刘勃舒 张道兴 钟正山 朱乃正 韩美林 袁运生 广 军 李宝林 王子武 张立辰 钟明善
汤小铭 郭怡孮 张 海 薛永年 邓 林 何怀硕 江明贤 姜宝林 冯骥才 杨力舟 王迎春 林 墉
谢志高 尚 扬 李延声 尼玛泽仁 蔡 超 王明旨 程大利 林 岫 刘大为 王冬龄 李刚田 何应辉
龙 瑞 申万胜 潘公凯 言恭达 罗中立 施大畏 黄格胜 唐勇力 解永全 冯 远 王明明 许钦松
吴长江 田黎明 许 江 范迪安 张晓凌 韦尔申 高 云 何家英 杨晓阳 曾成钢 张江舟 卢禹舜
潘鲁生
中国国家画院七个专业院首批研究员暨青年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研究员
(排名以年龄为序)128人
黄苗子 许麟庐 孙 瑛 孙其峰 李奇茂 周韶华 杨之光 韩 羽
方增先 喻继高 刘国松 刘宝纯 刘文西 钟正山 张道兴 于志学
欧豪年 刘勃舒 崔振宽 王子武 李宝林 陈家泠 杨长槐 苗重安
赵华胜 张立辰 张桂铭 杨延文 石 齐 宋雨桂 李世南 江文湛
郭怡孮 詹庚西 吴山明 王有政 杜滋龄 邓 林 何怀硕 杨力舟
谢志高 王迎春 石 虎 林 墉 姜宝林 江明贤 贾又福 卓鹤君
李 燕 赵绪成 裘辑木 李延声 方 骏 戴 卫 蔡 超 尼玛泽仁
王玉珏 刘大为 龚文桢 程大利 王西京 龙 瑞 霍春阳 何水法
郭全忠 王 涛 宋玉麟 潘公凯 胡永凯 韩书力 高卉民 董小明
陈永锵 陈国勇 赵建成 彭先诚 冯大中 施大畏 黄格胜 唐勇力
邓嘉德 许钦松 王明明 马国强 孔 紫 冯 远 刘 健 苗再新
赵 奇 邢少臣 吴 迅 田黎明 李 庚 范 扬 张志民 张立柱
史国良 申少君 马书林 梁占岩 高 云 陈向迅 赵 卫 舒建新
刘进安 何家英 杨晓阳 王永亮 林容生 李 洋 陈钰铭 周京新
袁 武 刘 昆 李孝萱 喻 慧 陈 平 纪连彬 胡应康 张江舟
王辅民 刘庆和 何加林 卢禹舜 陈 鹏 于文江 贾广健 乔宜男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
(排名以年龄为序)25人
欧阳中石 李 铎 沈 鹏 钟明善 张 海
王冬龄 林 岫 申万胜 邬洪恩 何应辉
李刚田 言恭达 解永全 胡抗美 刘洪彪
曾来德 孙晓云 陈振濂 曾 翔 李晓军
陈洪武 胡秋萍 周祥林 王家新 张公者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排名以年龄为序)34人
钟 涵 詹建俊 全山石 闻立鹏 靳尚谊
朱乃正 陈钧德 张祖英 闫振铎 尚 扬
王怀庆 罗中立 郭北平 周长江 俞晓夫
刘仁杰 杨飞云 许 江 郭润文 王沂东
韦尔申 谢东明 闫 平 朝 戈 段正渠
杨参军 林永康 白羽平 王玉平 忻东旺
刘小东 冷 军 雷 波 喻 红
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
(排名以年龄为序)21人
力 群 彦 涵 王 琦 黄永玉 李焕民
晁 楣 徐 匡 广 军 阿 鸽 姜 陆
张远帆 苏新平 代大权 吴长江 王僖山
杨 越 李宝泉 罗贵荣 陈 琦 李东霞
陈 龙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
(排名以年龄为序)18人
潘 鹤 钱绍武 盛 扬 叶毓山 朱 成
项金国 于世宏 李秀勤 陈云岗 霍波洋
隋建国 黎 明 张永见 曾成钢 李象群
邹 文 吴为山 吕品昌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
(排名以年龄为序)33人
王伯敏 金维诺 邵大箴 水天中 郎绍君
梁 江 薛永年 赵力忠 刘曦林 王 镛
彭 德 阮荣春 张 晨 殷双喜 范迪安
张晓凌 高天民 郑 工 王鲁湘 陈履生
徐 虹 朱青生 林 木 尚 辉 曹意强
杭 间 牛克诚 梅墨生 张桐瑀 朱 其
赵 力 张冬卉 陈 明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研究员
(排名以年龄为序)13人
袁运甫 尹定邦 杜大恺 孙景波 陈绍华
何 洁 何晓佑 郭线庐 王 澍 王永刚
林学明 汪大伟 赵 健
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
艺委会委员
(排名以年龄为序)13人
李象群(兼) 卢禹舜(兼)
李 翔 胡秋萍(兼)
于文江(兼) 殷晓峰
王颖生 忻东旺(兼)
贾广健(兼) 陈 龙(兼)
尚 辉(兼) 王永刚(兼)
赵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