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小兰 驻内蒙古记者 阿勒得尔图
7月26日下午,由文化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内地与港澳文化合作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正在内蒙古参加“艺海流金——草原文化之旅”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内地与港澳的文化界人士1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上,三地嘉宾围绕如何深化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的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达成了多项共识,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一致表示将彼此携手,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文化交流,共谋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大计。
文化交流要使民众受益
几位重量级嘉宾在各自的发言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使民众受益的看法。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在论坛发言中说,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呈现出双方都有共识、双方都有需求、双方都有热情的良好局面。要使这种局面长久地发展延续下去,首先要打好民众、人心的基础,而沟通民心、沟通人心没有比文化再好的东西了。他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民间特别是文化界人士间的直接对话,加强艺术家与艺术家、学者与学者、文化团体与文化团体之间的往来;文化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它属于大众,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光是要使同行受益,还要使大众受益;要着眼长远,发挥文化的影响,形式应当多样,内容要力求深入,对各方均有提升。他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的层次和水平,着力创造交流的常规机制,注重实效,增强互动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在论坛发言中表示,内地与港澳的文化合作与发展,目的首先应该是满足三地民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让民众从中受益。随着香港经济越来越向高端服务业方向发展,香港政府始终坚持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方向,近年来,连续举办了中国戏曲节等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也说明香港能够为繁荣中国传统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资源整合与项目组织很重要
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才能变成文化财富?与会嘉宾认为,必须有更加灵活的机制,下力气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澳门电影协会会长蔡安安强调文化交流与合作必须注重实效。他表示,文化交流必须是相互交流,交流是合作和发展的前提,而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他认为,整合资源和组织项目是重中之重。他以中国电影近些年因政策调整、机制灵活而蓬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事实为例,强调资源整合与项目组织是三地在文化合作方面最为关键的部分,提出要把主要精力用在狠抓文化资源的合理整合,打造具有独特创意的文化项目上。
澳门大学教授姚京明谈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他希望内蒙古自治区能够借鉴国外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推出一批具有历史和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举办草原国际音乐节、“寻访成吉思汗的足迹”深度旅游项目等。
深入研究自然之美
与会嘉宾特别关注到当前艺术创作中普遍忽略自然之美的问题,对造作、矫情的作品有泛滥之趋势表示忧虑,呼吁三地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注重真实感受和自然之美。
香港编剧家协会主席何冀平在论坛上畅谈了内蒙古草原淳朴自然的文化艺术给自己带来的深切感受和启发。她说,感受是艺术最需要的,也是人们最需要的。文艺创作者不可忽视自然之美,大自然的生物各有美感,我们必须心存敬畏,把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引入我们的创作中。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乔玉光在发言中用故事和事例生动描述了草原文化之美。他认为草原文化对自然美的追求超越时空,充满着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草原文化的自然之美的确值得大家很好地研究,内蒙古愿意为港澳和内地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研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文化部港澳台办主任侯湘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主任白玉刚、内蒙古文联主席巴特尔、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组主席蔡益怀、中国动漫集团监事会主席柳士发、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许礼平等也在论坛上发言,就文学艺术、出版、动漫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问题及各个领域如何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贡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表达了持续推动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强烈愿望。大家表示,相信三地文化界的互动往来能够对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非常积极的贡献,并认为“艺海流金”的平台已经成为团结三地文化界的纽带,在这个平台上所开展的文化交流,其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加深和扩大,三地文化合作前景美好、令人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