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汀
法国纪录片《海洋》日前登陆中国内地院线,影片上映后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和好评,但是,该片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响,绝大多数观众仍然选择去看《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这样的商业大片。其实《海洋》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纪录片,该片投资7500万美元,历时4年拍摄完成,摄制组的足迹遍布全球,作为该片执导之一的雅克·贝汉和他的团队之前拍摄过《迁徙的鸟》,就是这样一部拥有豪门背景的《海洋》,在内地的市场前景依然不乐观,更不要说国内其他导演执导的纪录片了。那么,中国内地目前的纪录片市场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呢?
院线难进 市场狭窄
纪录片大体上有两种播放渠道——电影院和电视台,因为这两种传播渠道是回收成本比较快的选择,其他诸如网站播放、DVD出售等形式的收益基本是杯水车薪。2011年至今,中国纪录片只有《天赐》、《在一起》和《遥远星球的孩子》小范围在影院上映过,其余的国产纪录片就再也没有出现在电影院的排片表上,纪录片在市场中的窘境可想而知。
回溯到2010年,成规模上映的电影纪录片有《复兴之路》、《海上传奇》、《外滩轶事》这3部作品,其中《复兴之路》票房收入200万元,《海上传奇》和《外滩轶事》均不过百万元,这和好莱坞商业大片一天过亿的“壮举”有着天壤之别。首先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观众并不对纪录片感冒,他们更愿意在影院中欣赏有剧情的虚构电影,而不是纪录现实的电影作品,中国观众还没有培养起看纪录片的意识,这需要时间和环境的积淀。
欧美等国拥有Discovery探索频道、国家地理、历史频道等众多播放纪录片的电视平台,在这方面国内电视台还做得不够,还没有一个可以全民皆知的纪录片频道。等到一个纪录片频道在国民间形成品牌意识,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观看这个频道之时,那时也就相应有了纪录片电影的生存空间。观众群体需要培养,市场也是如此,目前国内一年上映的纪录片电影10部也不到,这根本谈不上形成什么规模,有的纪录片即使上映了,在影院也是几日游,长线放映根本不可能。院线难进,也就导致了纪录片电影基本上“断绝”了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回收成本的念想。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虽然在不断扩张,年票房也突破了100亿元,但纪录片电影仍然谈不到什么影响力和占有率,甚至连生存都是问题。
制作差异 恶性循环
中国内地纪录片电影也有国有和民营的区别,国有企业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简称新影厂)为代表,国企拍摄纪录片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固定的发行和放映渠道,近年来体制改革,新影厂的纪录片电影虽然也同样面临难以进入院线的尴尬境地,但因为是国企,所以并不影响新影厂的发展。至于民营企业在纪录片市场就是举步维艰了,纪录片的拍摄有时根本无法用正规来形容,导演可能还要身兼摄影、制片、剧务等多项职务,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剧组的饭钱和车费有时都要导演自掏腰包。
以鸟类纪录片《天赐》来说,导演孙宪耗费了8年的时间来制作,期间在海岛上拍摄屡次受伤,严重时还断了肋骨和伤了腰椎,通常也只有两个副手来协助他拍摄,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作品,根本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的拍摄价值,导演用青春来换回这部作品,但这部电影纪录片的票房根本不值得一提,这就是中国纪录片在市场上的惨痛经历。另一方面,国内民营企业拍摄纪录片,通常都是靠着一腔热诚,剧组的硬件设施根本不完善。而奥斯卡获奖纪录片《海豚湾》不仅有水下摄影师,还有专业的化装特效团队加盟为剧组偷拍打掩护,这样的制作规模根本不是国内纪录片摄制组可以想象的。
在没有市场青睐,也没有多少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纪录片在电影市场中只能做到证明自己的存在,但引起重视还差个十万八千里。从内地电影市场中无法实现盈利目前是肯定的,但是海外市场似乎成了新天地,贾樟柯的纪录片《东》、《二十四城记》在海外的发行情况都非常好,其他一些纪录片导演也曾有过这样的遭遇,所以,国产纪录片并非是无人问津,但依靠海外市场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凭借内地市场对纪录片的重视才能让这个片种稳定发展和繁荣起来。
难谈收视 期待未来
纪录片的电视台领域似乎比电影市场要好不少,电视台可以自制电视纪录片,如同连续剧集一样,中央电视台的《故宫》、《敦煌》播出后都曾有过不错的社会反响,说明高质量的纪录片仍然会获得群众的强烈关注。但受到关注的纪录片集毕竟还是少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制作的32集纪录片《我的抗战》都找不到市场出路,没有几家电视台愿意播出。地方电视台觉得纪录片还是存在收视率低的情况,他们更愿意重播电视剧,面对困境,崔永元也只有报以苦笑。
电视台自制的纪录片集还不用担心盈亏的问题,但是到了电影纪录片这边,盈亏就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了。4月,国内唯一一家民营纪录片发行公司——北京零频道宣布倒闭,零频道负责人郑琼带领这家纪录片发行公司走过10年的风雨,但狭小的市场空间最终还是让郑琼选择了关门大吉,这也是面对一个完全不成熟的纪录片市场的唯一选择。因此,目前拍摄电影纪录片都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纪录片的拍摄周期通常都是以年来计算的,相对于其他商业电影制作的短平快而言,纪录片的的确确是一个苦差事。
比如,近几年上映的国产纪录片《圆明园》、《大明宫传奇》、《海上传奇》、《二十四城记》都不是以票房盈利为目的。也有类似于迈克尔·杰克逊音乐纪录片《天王终点》,创造内地6000万元票房佳绩的个例,但这只能说明MJ在内地很有号召力,和纪录片没有太直接联系。日前《海洋》正在内地影院热映,该片还请到姜文作为中文解说员,影片票房收入过千万不成问题,但在市场上仍然属于弱势群体。海外纪录大片尚且如此,更不要奢望国产纪录片有何上佳的商业表现了。
从长远来看,目前中央电视台已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纪录片频道,国内院线也在逐步接纳纪录片,电视和电影两个传播领域都在发生着变化,纪录片的未来前景是可以期待的,但这仍然需要很多人不计回报的奉献和投入,才能让这个未来更加清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