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科
周玉峰曾任常州市评弹团团长和常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生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生命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苏浙沪吴语地区的书场及各类演出舞台上度过的。他主要演出苏州评话,同时也演出常州评话。一生创作和表演的长篇苏州评话及常州评话有《常州白泰官》、《汪伪秘史》等6部,短篇苏州评话12部;创作有苏州弹词中篇话本5部,系列苏州评话两部;出版个人作品集两部,发表曲艺理论与评论文章8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级曲艺奖项,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表演奖和理论奖,以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的优秀节目奖和创作奖等。
可以看出,周玉峰的一生是与曲艺事业息息相关的一生,是在曲艺的创作、表演、研究、评论、管理、活动等众多领域都有所建树的一生,是为常州乃至江苏和中国的曲艺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的一生。
回想与周玉峰先生的交往,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有三件。
一是2006年7月和2009年6月,我两次担任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苏州主办的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的评委。每次参加,周玉峰总是大大方方地前来看我,并且振振有词,说是“明人不做暗事”,不为“跑奖”“走后门”,只为“推销”“做广告”。他坦言常州作为苏州评弹流行的吴语地区的最西端,属于这门艺术发展的“边缘地带”和“弱势群体”,在整体水平上无法与苏州和上海抗衡,如果不能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争取到一些奖项,于参赛的单位和个人可能事小,对常州曲艺的发展却事关重大。而且临了总是不乏狡黠地“宽慰”我:不是要你偏心地来投我们的票,而是要你看在影响整个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大局的份儿上,在同样水准的情况下,尽量向常州的节目倾斜一下!看似“晓之以理”的同时,实实地“动之以情”。事后去想,他的“公关”不无道理和效果。而回首往事,我体会更多的,是周玉峰的此等做法中所蕴含的热切推动常州地方曲艺与毗邻地区同步发展的拳拳之心与一片赤诚。
二是2008年10月,我在应邀出席常州市评弹团建团5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了解到常州本地土生土长的一些曲艺品种包括常州评话、常州道情、常州宣卷、常州唱春、常州摊簧和常州小热昏等等,没有属于自己的专业表演团体,或低水平发展或濒临失传。担心长此以往,将因缺乏相应的专业团体作为发展的专门依托和现实的传承支撑,最终式微并且全部消亡。为此,我在团庆座谈会上郑重但不乏冒昧地向常州市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在常州市评弹团的基础上组建“常州市曲艺团”,并加挂“常州市地方曲艺传习所”的牌子,使之“一体二能”,通过创作表演本地曲艺,传承保护当地独有的曲种。因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只有一个常州,这里独有的本地曲种如果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不注意保护,其他地方和机构是无法替代和实现的。
所幸我的动议与常州市文化主管部门的想法不谋而合,立刻得到了他们的响应,并很快在2009年初得以实施。这便有了周玉峰以退休之身被请回来,受命担纲发掘抢救常州地方曲艺的组织实践,也有了当年10月下旬“江苏常州地方曲艺发掘抢救晋京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但在展演节目的恢复排演中,曾经出现过将“摊簧小戏”作为“常州摊簧”进行认知和演绎的事例。而这些前期工作正是在周玉峰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对此,我在应邀参加复排观摩时,坦诚地向他们提了出来,并恳切指出:曲艺的“叙演”和戏曲的“扮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因为当地流行的“摊簧小戏”脱胎于“常州摊簧”,就认为其也属于曲艺的范畴。好比母亲生下了女儿,但母女分属独立的生命,对女儿的保护挽救不了母亲的性命,应当在坚持曲艺本体特征的意义上传承和保护曲艺。没想到周玉峰不仅立即表示了理解与认同,而且马上修改和调整,最终化解了恢复排演“常州摊簧”的疑问,保证了发掘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种虚怀若谷的工作作风与从善如流的专业气度,非常让人感佩!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他在常州曲艺界的领军人作用和无可替代的专家地位,同时显示出他作为常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及常州市地方曲艺传习所顾问无与伦比的专业风采。
三是在交流探讨有关常州曲艺发掘抢救和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周玉峰的许多思考和主张,不仅切实而且管用,在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知行合一的朴实品格,令人敬佩。比如,他主张发掘抢救和传承保护曲艺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切不可忽悠蒙人,胡干乱整。为此,他非常认同《中国文化报》2009年11月4日2版头条刊发的新闻观察《非遗抢救保护:行动重于纲领》一文中关于非遗保护“一沓纲领比不上一次行动”的热切忠告。很为自己参与的行动能够在业界和媒体遇到知音而高兴。为此他备受鼓舞,要将自己之前投入许多心力主要以苏州评话形式演出过的长篇话本《常州白泰官》,用常州评话的形式加以整理和出版,借此保存常州评话的艺术基因、传承常州评话的艺术传统、激扬常州评话的艺术活力、焕发常州评话的艺术生命。现在,他的这项计划终于变成了现实。
由上所述,周玉峰不只是一个曲艺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个曲本作家和曲艺评论家。某种意义上说,周玉峰代表了20世纪晚期至21世纪初叶常州曲艺的发展水平与高度,体现了这一时期江苏曲艺的常州地位及维度,丰富了中国曲艺的地方特色与法度。道理是明摆着的:试问如果没有周玉峰,常州曲艺界能在此间以一人之功而在表演与理论两个方面两度捧回中国曲艺行业的最高奖项“牡丹奖”吗?常州曲艺能在此间占据江苏曲艺发展的较前位置吗?常州的曲艺能在21世纪的初期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于较短的时期内发掘整理出一批较为经典的传统节目,并在首都最高的艺术研究学术殿堂和综合性大学的神圣讲堂进行研讨与观摩吗?我们能够捧读《常州白泰官》这部洋溢着浓郁常州地方风情与文化特色的长篇话本吗?换言之,如果没有周玉峰,常州曲艺当下和过去的相当一个时期内,在江苏乃至全国能有现在的地位与影响吗?进而言之,如果没有全国各地许许多多周玉峰式曲艺家的辛勤努力,中国曲艺的当代发展,肯定不会有如此丰沛的气象与这般丰赡的面貌。周玉峰之于常州、江苏乃至整个中国的曲艺界,其重要的作用、价值与意义,都是不言自明的。
周玉峰生前口述整理常州评话长篇话本《常州白泰官》的初衷,是将这部话本作为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常州评话艺术的一个契机、一番探索、一次实践和一种杠杆。现在,凝结着周玉峰先生半生心血的这部长篇话本终于出版了。可以相信,他用心血写就的这部话本,将以其滚烫的热能和跃动的精神,点亮曲艺爱好者关切的眼睛,并以自身的完成与存在,激活和焕发常州评话曾经沉寂但已复苏的顽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