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峰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以来,学术理论界的同仁对这个重大命题作了系统探讨,提出了许多非常有益的见解,对帮助社会各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精神实质、建设途径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过程中,有些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模糊认识。本文将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在理论上作一些初步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项基本内容各自的地位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逻辑联系呢?
根据笔者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应该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集中反映,社会存在形式的丰富性、复杂性就决定了社会意识形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客观反映和正确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虽然由紧密联系的四个方面所构成,但这四个方面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如果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还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有了这种价值导向和判断标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会更加彰显魅力,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亿万人民的行为坐标和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这样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时代主题,刻上思想烙印,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实践途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它们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使中华民族能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主旋律。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通过社会舆论、教育感化、自身修养、传统习惯等起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精神力量。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而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项基本内容,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理想信念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就是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当代实际的产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我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世界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接轨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系统概括,为我们判断行为得失、明确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出了基本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
著名曲艺家周玉峰是江苏常州人,1947年1月出生,2010年7月逝世。今年3月, 在他去世8个月后,根据他口述整理成稿、凝聚他半生心血的首部长篇常州评话《常州白泰官》(上下两册,94万字)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白泰官的故事作为常州评话的代表性作品,最初只有十几回。经代代评话艺人充实、完善,至周玉峰将其扩充为超过百回的长篇评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