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城市名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洛阳推进
“古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
武汉历史街区将成市民出行“外景地”
南京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保护
太平街义兴甲巷的千年印记
杭州市民可促其提名历史建筑
福州朱紫坊欲申名街 破败老宅亟待修缮




 中国文化报 >  2011-08-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保护

    本报讯  江苏省南京市规划局透露,今后南京对历史街区将确保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保护整治方式。

    日前,南京市规划局邀请12名政风行风监督员和30多位南京规划师体验古都风貌。

    南京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说,占地面积34公顷的颐和路公馆区是南京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体现民国时期风貌的居住区,拥有公使馆、名人故居等225处民国建筑,是南京市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颐和路公馆区江苏路一侧的12个地块的改造采用了腾迁方式,即部分疏散人口过于密集地区原有住户,再由政府指导有资质公司进行修缮,并拆除园内违章搭建的建、构筑物。目前这里修缮的31幢建筑,其中23幢原民国建筑全部保留修缮,原违建拆除后的空地则插建了8幢新建建筑。其民国时期院落模式,甚至院内的名木、大树都没有变。

    针对颐和路公馆区修缮后的新貌,南京市人大代表、行风监督员陈维祥说,看到南京既有现代化,又有古都风貌,他非常开心。他建议,颐和路公馆区一定要“保护好、用起来”。对已修缮好的颐和路公馆区12片区,南京市最好能尽快制定一个好的政策,让这些建筑不要“荒废在那边”,否则太可惜。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一直是南京的一个难题,利益主体、价值判断方方面面差别太大,怎么修,钱从哪儿来,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南京市规划局有关人士透露。(黄 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